自然脱落:量少、规律,不影响发量
正常情况下,头发会经历 “生长期(2-6 年)、退行期(2-3 周)、休止期(2-3 个月)” 的循环,处于休止期的头发会自然脱落,再被新的头发替代。每天自然掉发量通常在 50-100 根,掉发时可能带白色小颗粒(毛囊组织),且头发粗细、密度均匀,不会出现明显的头发变稀、头皮裸露的情况。比如梳头时掉 10-20 根,洗头时掉 30-40 根,总和没超过 100 根,就属于自然脱落。
非正常掉发:量多、突发,伴随发量减少
若每天掉发量持续超过 100 根(比如梳头时一次掉 30 根以上,洗头后盆里有 50 根以上),且持续 2-3 周;或出现 “局部掉发”(如头顶头发明显变稀、发际线后移,甚至出现圆形斑秃);或头发变得细软、易断,原本粗黑的头发变细、无光泽,就属于非正常掉发。这种情况会打破头发的生长循环,新头发生长速度赶不上掉发速度,长期下来会导致发量明显减少。
生活习惯 “伤发”:长期熬夜打乱内分泌,影响毛囊健康;频繁烫染(一年超过 3 次)会损伤头发毛鳞片,导致头发脆弱易断;过度节食、挑食,缺乏蛋白质(如鸡蛋、鱼肉)、维生素 B 族(如坚果、粗粮)、铁元素(如瘦肉、菠菜),会让头发因 “营养不足” 而脱落。
情绪与压力影响:长期焦虑、紧张,或经历重大情绪波动(如失恋、亲人离世),会刺激身体分泌应激激素,导致毛囊提前进入休止期,引发 “休止期脱发”,出现短期内大量掉发的情况。
环境与护理不当:长期暴露在污染环境中,或经常用强碱性洗发水、频繁用吹风机高温吹发,会损伤头皮和头发;扎头发过紧(如长期高马尾、紧绷发髻),会拉扯头皮和毛囊,导致 “牵引性脱发”,尤其发际线处容易变稀。
调整生活习惯,给头发 “补营养”
每天 7-8 小时睡眠,避免熬夜;饮食均衡,每天吃够优质蛋白(如 1 个鸡蛋、1 杯牛奶)、适量坚果(如 10 颗核桃)和绿叶蔬菜,为毛囊提供充足营养;减少烫染频率,每次烫染间隔至少 6 个月,避免损伤头发。
科学护理头发,减少 “物理伤害”
选择温和无硅油的洗发水,避免用指甲抓挠头皮(用指腹轻柔按摩);洗头水温控制在 37℃左右(接近体温),避免过热损伤头皮;吹头发时用低温档,距离头发 20 厘米以上,避免高温直吹;扎头发时别过紧,尽量松一些,减少对头皮和毛囊的拉扯。
管理情绪,缓解压力 “护毛囊”
每天留 20 分钟做放松活动(如散步、听音乐、冥想),释放压力;遇到情绪问题时,及时和家人朋友沟通,避免负面情绪堆积;若压力过大,可尝试 “深呼吸练习”(每天 3 次,每次 5 分钟),帮助平复情绪,减少应激激素对毛囊的影响。
免责声明:本文图文素材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健康知识分享使用,不做任何医疗诊断,就医优先,文章未用于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我们尊重原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
【点击底部-阅读原文-可咨询挂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