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样体是位于鼻腔后部的淋巴组织,像个 “守卫”,在儿童时期活跃,帮助抵御呼吸道感染。但如果它过度增生,就会形成腺样体肥大,给孩子的健康带来困扰。
腺样体肥大在 2-6 岁的儿童中较为常见。这个阶段孩子免疫系统尚未成熟,呼吸道容易反复感染(如感冒、扁桃体炎),每次感染都会刺激腺样体,就像皮肤反复发炎会变厚一样,腺样体也可能因频繁刺激而增生肥大。此外,过敏体质的孩子,因鼻腔长期受过敏原刺激,也可能诱发腺样体增生。
鼻子不通气是常见的表现。孩子经常鼻塞,睡觉时用嘴呼吸,说话时带着浓重的鼻音,像鼻子被堵住一样。
打鼾和睡眠不安也很典型。肥大的腺样体堵塞呼吸道,孩子睡觉时会打鼾,严重时鼾声响亮,还可能出现呼吸暂停(突然不喘气,几秒后又大口吸气),导致睡眠断断续续,翻来覆去睡不踏实。
面容和生长受影响需警惕。长期用嘴呼吸,孩子可能出现上唇变厚、牙齿排列不整齐、下颌后缩等 “腺样体面容”;睡眠质量差会影响生长激素分泌,可能让孩子比同龄人生长缓慢、体重偏轻。
其他连锁反应也不少见。腺样体肥大可能堵塞咽鼓管(连接鼻腔和中耳的通道),导致听力下降或反复中耳炎;还会让孩子容易咳嗽,因为分泌物刺激咽喉和气管;白天精神萎靡、注意力不集中,也是常见表现。
减少呼吸道刺激:及时治疗感冒、扁桃体炎,避免反复感染;过敏体质的孩子要避开过敏原(如尘螨、花粉),减少鼻腔刺激。
改善睡眠环境:让孩子睡觉时侧卧位,可能减轻打鼾和鼻塞;保持卧室空气湿润,避免干燥刺激鼻腔。
关注生长发育:定期记录孩子的身高体重,对比同龄儿童的生长曲线;观察孩子是否有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下降等情况。
如果孩子鼻塞、打鼾持续超过 2 周,或出现呼吸暂停、听力下降、生长缓慢等问题,建议到耳鼻喉科检查,由医生评估是否需要干预。
免责声明:本文图文素材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健康知识分享使用,不做任何医疗诊断,就医优先,文章未用于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我们尊重原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