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粒肿,俗称 “针眼”,是儿童常见的眼部急性化脓性炎症,表现为眼睑局部红肿、疼痛,严重时会形成脓包。很多家长发现,孩子的麦粒肿好了又犯,反复折腾不仅让孩子受罪,还可能影响眼部健康。其实,麦粒肿反复发作并非偶然,背后往往藏着可避免的诱因。
儿童活泼好动,双手容易接触灰尘、细菌,若经常用脏手揉眼睛,会将细菌(尤其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带入眼睑边缘的毛囊或皮脂腺,引发感染。此外,孩子的毛巾、手帕若长期不清洗,或与他人共用,会成为细菌滋生的 “温床”,增加麦粒肿复发风险。家长需督促孩子勤洗手,尤其饭前便后、外出归来后要用流动水洗手;毛巾、枕巾每周至少煮沸消毒一次,单独存放,避免交叉感染。
眼睑边缘有许多睑板腺,会分泌油脂保护眼球。儿童新陈代谢旺盛,若油脂分泌过多且清洁不及时,容易堵塞睑板腺开口,形成脂栓。堵塞的腺体内细菌大量繁殖,就会诱发麦粒肿。家长可每天用温毛巾(温度约 40℃)给孩子热敷眼睑 10-15 分钟,软化油脂;之后用干净的棉签蘸生理盐水,轻轻擦拭眼睑边缘,清理分泌物和结痂。对于戴眼镜的孩子,还要定期清洁镜片,避免镜片上的污垢接触眼部。
体质较弱、免疫力低下的儿童,对抗细菌感染的能力较差,一旦眼部有轻微感染,就容易发展成麦粒肿,且恢复慢、易复发。此外,长期吃油炸食品、甜食,会导致孩子体内湿热积聚,也可能诱发眼睑炎症。
如果孩子患有倒睫(睫毛向眼球方向生长),睫毛反复刺激眼睑和眼球,会破坏眼部屏障,增加感染机会;过敏性结膜炎患儿因眼痒频繁揉眼,也容易诱发麦粒肿。若孩子麦粒肿频繁发作,同时伴有眼痒、流泪、睫毛倒长等症状,需及时就医检查,治疗潜在眼病,从根源减少麦粒肿复发。
儿童麦粒肿反复发作,关键在 “防”。只要做好日常卫生、加强眼睑护理、增强免疫力,就能大幅降低复发概率。若麦粒肿已经形成,切勿让孩子用手挤捏,以免感染扩散,应及时就医,遵医嘱使用眼膏。
免责声明:本文图文素材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健康知识分享使用,不做任何医疗诊断,就医优先,文章未用于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我们尊重原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
【点击底部-阅读原文-可咨询挂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