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季时,不少人会被反复流鼻涕困扰,到底是普通感冒,还是鼻炎作祟?混淆二者不仅耽误治疗,还可能加重病情。掌握这 3 个关键判断方法,就能快速找到应对策略。
一、看病程长短
感冒通常是 “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从出现鼻塞、流涕、咽痛等症状开始,一般 7-10 天会自行好转,即使不服用药物,身体免疫系统也能逐渐击退病毒。而鼻炎更像 “顽固分子”,症状持续时间超过 2 周,甚至常年反复,尤其是接触花粉、尘螨、冷空气后,喷嚏、清水样鼻涕不断,就需警惕鼻炎。
二、辨症状差异
感冒初期多伴有发热、头痛、全身乏力等不适,鼻涕初期为清水样,1-2 天后逐渐转为黄色黏稠状。鼻炎的症状则更 “专一”,主要表现为频繁打喷嚏、大量清水样鼻涕、鼻痒,部分患者还会出现眼睛发痒、流泪,却很少有发热、头痛等全身症状。
三、查诱发因素
感冒多由病毒感染引起,受凉、过度疲劳等降低免疫力的因素是常见诱因。鼻炎的诱发因素则更具针对性,比如过敏性鼻炎患者接触花粉、宠物毛发后,症状会立刻加重;非过敏性鼻炎可能因温度骤变、刺激性气味诱发。
如果判断为感冒,多休息、多饮水,必要时服用对症药物即可缓解。而确诊鼻炎后,需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鼻喷激素、抗组胺药物治疗,过敏性鼻炎患者还应尽量避免接触过敏原。区分感冒与鼻炎,才能正确应对,快速摆脱流涕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