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被高度近视、远视或散光困扰的人来说,摆脱厚重眼镜的束缚是许多人的心愿。晶体植入手术作为一种矫正屈光不正的方式,逐渐走进大众视野。但不少人对它存在疑惑:晶体植入是把镜片 “装” 进眼睛里吗?它和激光手术有什么区别?
晶体植入手术,简单来说,是通过微小切口将一枚特殊的人工晶体植入眼内,以矫正近视、远视或散光,从而达到摆脱眼镜的目的。这枚人工晶体可以理解为 “隐形的眼镜”,但它并非像普通隐形眼镜那样戴在眼球表面,而是安放在眼球内部的虹膜与自然晶状体之间,或晶状体前方,与眼睛的自然结构共同作用,改变光线的折射,使焦点准确落在视网膜上,实现清晰视物。
与激光手术通过切削角膜改变屈光状态不同,晶体植入手术不需要去除角膜组织,能较大程度保留眼球的自然结构。这意味着它不会改变角膜的厚度和形态,对于角膜较薄、度数较高的人群来说,是一种更合适的选择。同时,晶体植入手术具有一定的可逆性,若未来因眼部条件变化或技术更新需要调整,可将植入的晶体取出或更换,为眼睛保留更多可能性。
根据晶体的设计和放置位置,常见的晶体植入手术主要分为两类,各自适用于不同的眼部条件:
这种手术使用的晶体通常由特殊的胶原蛋白材料制成,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不会与眼部组织发生排斥反应。手术时,医生会在角膜边缘做一个微小切口(通常几毫米),将折叠的晶体通过切口植入虹膜与自然晶状体之间的间隙(后房),然后晶体自行展开,精确定位。
ICL 晶体具有独特的设计,其表面的小孔能让房水自然流通,维持眼内压力稳定。它可以矫正较广范围的近视和散光,尤其适合高度近视人群。由于晶体放置在眼内深层,术后几乎不会有异物感,也不会影响外观,从外部全看不出手术痕迹。
这类晶体植入在虹膜前方(前房),其设计通常带有固定襻,能稳定地安放在前房角位置。前房型晶体的适用范围同样较广,可用于矫正近视、远视和散光,对于一些角膜形态特殊或不适合 ICL 手术的患者,是一种有效的替代方案。
与 ICL 相比,前房型晶体的植入位置更靠前,手术操作路径略有不同,但同样属于微创方式。不过,由于前房空间相对狭小,对晶体的设计和医生的操作精度要求更高,以避免影响虹膜、角膜内皮等邻近组织。
晶体植入手术虽然优势明显,但并非所有人都适合,需要根据眼部条件和全身健康状况综合判断:
中高度屈光不正是晶体植入手术的主要适用人群,尤其是近视度数较高、角膜较薄的人。由于激光手术需要切削角膜,对于角膜厚度不足或度数过高的患者,可能无法达到理想效果,而晶体植入手术无需切削角膜,能更好地满足他们的矫正需求。
角膜形态特殊的人也适合选择晶体植入手术,比如角膜曲率异常、存在圆锥角膜早期改变等,这些情况可能不适合激光手术,而晶体植入可以避开角膜条件的限制,实现有效矫正。
希望保留角膜完整性的患者会更倾向于晶体植入手术。一些人出于职业需求(如运动员、军人)或个人意愿,希望不改变角膜结构,晶体植入手术的微创性和可逆性恰好满足了这一需求。
眼部存在急性或活动性炎症时,如角膜炎、结膜炎、葡萄膜炎等,需要先控制炎症,否则可能导致术后感染,影响手术效果和眼部健康。
眼压异常或青光眼患者通常不适合晶体植入手术。眼内压力过高或视神经存在损伤,会增加手术风险,可能导致病情加重,影响视力恢复。
晶状体混浊(白内障) 的人需要优先治疗白内障,而不是单纯进行晶体植入矫正屈光不正。白内障患者的自然晶状体已经病变,通常需要进行白内障手术并同时植入人工晶体,以解决混浊和屈光问题。
全身健康状况不佳的人群,如患有严重糖尿病且血糖控制不佳、自身免疫性疾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等,手术风险会显著增加,可能影响伤口愈合或导致眼部并发症,需要在病情稳定后由医生评估是否可行。
手术的成功不仅取决于手术过程,术前准备和术后护理同样至关重要:
术前需要进行全面的眼部检查,包括视力、眼压、角膜地形图、前房深度、晶状体状态、眼底情况等,这些检查能帮助医生判断眼部条件是否适合手术,确定晶体的型号和度数,制定个性化的手术方案。
术前要遵循医生的指导,停戴隐形眼镜一段时间(软性隐形眼镜通常停戴 1-2 周,硬性隐形眼镜停戴 3-4 周),让角膜形态恢复自然状态,确定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同时,要告知医生自己的全身健康状况、用药史和过敏史,尤其是是否有青光眼、糖尿病等疾病,正在服用哪些药物,以避免手术风险。
术前 1-2 天,需要按照医嘱使用抗生素眼药水,清洁眼部,预防感染。手术当天不要化妆、涂香水,穿着宽松舒适的衣物,避免穿紧身衣或戴帽子,以便手术操作和术后观察。
手术后当天,可能会出现轻微的眼部异物感、流泪、视物模糊等症状,这是正常现象,通常会在 1-2 天内逐渐缓解。要避免用手揉眼睛,防止晶体移位或眼部感染;术后 1-2 周内,不要让脏水进入眼睛,洗脸、洗头时要格外小心,可使用干净的毛巾轻轻擦拭面部,避免水流直接冲击眼部。
术后需要按照医生的要求使用眼药水,包括抗生素类、激素类眼药水等,以预防感染、减轻炎症反应,促进眼部恢复。要严格遵守用药时间和剂量,不要擅自停药或更改用药方案。
术后短期内要避免剧烈运动、重体力劳动和眼部碰撞,防止晶体移位;不要长时间低头、弯腰或用力咳嗽,以免增加眼内压力。术后 1-2 周内尽量不要看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避免眼睛疲劳,之后可逐渐恢复正常用眼,但要注意用眼卫生,每用眼 30 分钟左右休息 5-10 分钟。
术后需要定期复查,按照医生的安排在术后 1 天、1 周、1 个月、3 个月、6 个月等时间节点进行检查,以便医生观察眼部恢复情况,调整用药方案,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即使视力恢复良好,也不要忽视复查,长期的眼部健康监测同样重要。
晶体植入手术的较大优势是保留角膜完整性,无需切削角膜组织,对角膜厚度没有要求,适合角膜较薄或度数较高的患者。它的矫正范围广,能有效矫正中高度近视、远视和散光,术后视力恢复理想,视觉质量清晰、自然。
手术具有可逆性,若未来因眼部条件变化或个人需求改变,可将植入的晶体取出或更换,为眼睛保留了更多的调整空间。同时,手术属于微创方式,切口小,术后恢复快,对日常生活影响小,多数人术后 1-2 天就能正常用眼。
晶体植入手术的费用相对较高,这与晶体材料、手术难度和医生技术有关,可能会给部分患者带来经济压力。手术需要植入人工晶体,属于眼内手术,感染风险相对激光手术略高,虽然发生率极低,但仍需严格遵守术前准备和术后护理要求。
术后可能出现短期不适,如眼干、眩光、光晕等,尤其在夜间看灯光时可能出现光圈,这些症状通常会在术后 1-3 个月逐渐消失,但少数人可能持续时间较长。此外,晶体植入手术对眼部结构有一定要求,如前房深度、角膜内皮细胞数量等,若不符合条件,则无法进行手术。
晶体植入手术为屈光不正患者提供了一种安稳有效的矫正方式,尤其为中高度近视、角膜较薄的人群带来了摆脱眼镜的希望。但在决定手术前,一定要到正规的眼科医疗机构进行全面检查,由专业医生评估眼部条件,制定个性化方案。同时,要理性看待手术效果,了解其优势与局限性,做好术前准备和术后养护,才能让 “隐形的晶体” 真正成为高清视界的 “守护者”。
免责声明
1、文章内容部分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2、内容涉及医学知识仅供参考,不作为临床诊断和治疗依据。
【点击底部-阅读原文-可咨询挂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