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头时盆里飘满头发、发梢一扯就断、发量看着越来越稀 —— 不少人面对头发问题,分不清该选防脱还是固发。其实两者针对的头发问题不同,找对需求才能养护,避免做无用功。
1. 防脱:针对 “头发掉得多”,守住现有发量
防脱的关键是 “减少健康头发异常脱落”,适合这类情况:
每天掉发超 100 根(正常掉发 50-100 根 / 天),比如梳头时梳子上缠满头发、枕头上有大量落发;
掉发集中在头顶或发际线,发缝变宽、发际线后移;
掉发与明确诱因相关,如长期熬夜、压力大、突然节食(导致营养不足)、频繁烫染(刺激毛囊)。
核心逻辑是:通过改善毛囊生长环境、补充毛囊所需营养,避免健康毛囊提前进入 “休眠期”,减少原本不该掉的头发脱落,守住现有发量。
2. 固发:针对 “头发软、易断”,让头发更坚韧
固发的重点是 “改善发质,减少断发”,适合这类情况:
头发摸起来细软、无光泽,发梢分叉多,稍微用力就断;
头发易打结,梳发时稍不注意就扯断头发;
头发干枯毛躁,吹发、梳头后断发明显增多。
核心逻辑是:通过养护发丝结构、增强头发韧性,减少头发因 “脆弱” 导致的断裂,让现有头发更结实,避免 “掉发 + 断发” 双重损耗。
误区一:防脱 = 固发,选一种就行
防脱是 “减少脱落”,解决的是 “头发从根部掉下来” 的问题;固发是 “增强韧性”,解决的是 “头发从中间断掉” 的问题。若既掉发多又头发易断,需两者结合,只做一种会忽略另一类头发损耗。
误区二:毛囊坏死了,还靠防脱 / 固发拯救
若头发脱落区域已光滑,说明毛囊可能已坏死,此时单纯防脱或固发都无效,需及时咨询专业人士,别盲目坚持日常养护。
1. 防脱:从 “养毛囊” 入手
调整作息:每天 7-8 小时睡眠,避免熬夜(熬夜会影响毛囊供血和营养吸收);
补充营养:多吃富含蛋白质(鸡蛋、瘦肉、豆制品)、维生素 B 族(坚果、全谷物)、铁(菠菜、红肉)的食物,为毛囊提供 “能量”;
减少刺激:每月烫染不超过 1 次,避免频繁使用强碱性洗发水,洗头时别用指甲抓挠头皮(用指腹轻柔按摩)。
2. 固发:从 “护发丝” 发力
温和清洁:洗发水温控制在 38℃左右(接近体温,避免高温损伤毛鳞片),选择含滋养成分(如角蛋白、泛醇)的洗发水,避免过度清洁;
正确吹发:吹发前用干发帽吸干多余水分,吹发时用低温档,吹风机离头发 15-20 厘米,避免贴近头皮或长时间对着同一处吹;
减少损伤:梳发时用宽齿梳,从发梢开始梳理(避免直接扯拽发根),尽量不扎过紧的马尾或辫子(减少发丝牵拉断裂)。
头发生长周期约 3-6 个月,无论是防脱还是固发,都需要坚持 1-2 个周期才能看到效果,别轻信 “7 天防脱”“10 天固发” 的说法。若坚持 3 个月后,掉发或断发问题仍无改善,建议咨询皮肤科或毛发专科医生,排查是否有潜在健康问题(如甲状腺异常、脂溢性皮炎)。
防脱是 “守”,固发是 “强”,根据自己的头发问题选对方向,再配合正确的日常养护,才能让头发更健康、发量更稳定。
免责声明:本文图文素材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健康知识分享使用,不做任何医疗诊断,就医优先,文章未用于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我们尊重原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
【点击底部-阅读原文-可咨询挂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