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缺失不仅影响咀嚼和发音,还可能导致邻牙倾斜、牙槽骨萎缩,甚至改变面部轮廓。在众多缺牙修复方式中,种植牙因能较大限度还原天然牙的功能与外观,成为许多人的初选。但对于种植牙,不少人仍有疑问:它是真的 “种” 出一颗新牙吗?它和传统假牙有什么区别?
种植牙并非像种庄稼一样 “种” 出一颗完整的牙齿,而是通过外科手术将人工材料制成的 “牙根”(种植体)植入牙槽骨内,待其与骨骼紧密结合后,再在上方安装牙冠,从而恢复牙齿的形态和功能。
简单来说,种植牙由三部分组成:埋入牙槽骨的种植体(相当于天然牙根)、连接种植体与牙冠的基台,以及外观和功能接近天然牙的牙冠。这种结构模拟了天然牙的生理形态,种植体扎根在牙槽骨中,能像天然牙根一样承受咀嚼压力,牙冠则负责切割、研磨食物,既美观又实用。
与活动假牙相比,种植牙无需依靠邻牙固定,不会损伤健康牙齿,也没有明显的异物感;与固定假牙(如烤瓷桥)相比,它不需要磨削两侧的健康牙齿作为 “桥墩”,能较大程度保留原生牙组织。因此,种植牙被称为 “人类的第三副牙齿”。
根据种植体的材料、形态和种植方式,种植牙可以分为多种类型,不同类型适用于不同的口腔条件:
钛及钛合金种植体是目前应用广泛的类型。钛是一种生物相容性不错的金属,能与人体骨骼组织紧密结合(这种结合被称为 “骨结合”),且重量轻、强度高,能承受日常咀嚼的压力,使用寿命较长,适合大多数缺牙人群。
陶瓷种植体以氧化锆为主要材料,颜色接近天然牙,美观性更好,尤其适合前牙缺失的修复。但陶瓷材料的脆性相对较高,对牙槽骨条件和医生的手术技术要求更严格,更适合骨量充足、咬合力量较小的患者。
常规种植牙是传统的方式,通常在拔牙后 3-6 个月进行,此时牙槽骨已基本愈合,形态稳定,能为种植体提供良好的支撑。这种方式适合牙槽骨条件较好的患者,手术成功率高。
即刻种植牙则是在拔牙后立即植入种植体,减少了一次手术和等待时间,能有效保留牙槽骨,避免骨吸收。但这种方式对拔牙创口的条件要求较高,需要牙槽骨量充足、无明显炎症,且患者全身健康状况良好,并非所有人都适用。
延期即刻种植牙介于两者之间,在拔牙后 1-2 周,当创口初步愈合但牙槽骨尚未全改建时进行种植,既能利用新鲜的拔牙窝引导种植体位置,又能降低感染风险,适合部分牙槽骨条件较好的患者。
柱状种植体是常见的形态,表面多采用螺纹或多孔设计,能增加与牙槽骨的接触面积,提高稳定性。这种种植体适用于大多数缺牙情况,尤其是牙槽骨厚度和高度适中的患者。
根形种植体的形态模仿天然牙根,呈锥形或渐细状,能更好地适应牙槽骨的解剖形态,减少手术创伤,常用于后牙区或牙槽骨形态不规则的部位。
板状种植体则呈扁平状,适用于牙槽骨宽度不足的情况,能分散咀嚼压力,避免骨吸收。但由于其表面积较大,手术创伤相对较大,目前应用较少。
种植牙虽好,但并非所有人都适合,需要根据口腔条件和全身健康状况综合判断:
单颗或多颗牙齿缺失是种植牙的主要适用人群,尤其是邻牙健康、不愿磨损健康牙齿的患者。种植牙能独立修复缺失牙,不影响周围牙齿,且稳定性好,咀嚼效率高。
全口牙齿缺失的患者也可以选择种植牙修复。通过植入 4-6 颗种植体,就能支撑起全口假牙,避免传统全口假牙容易松动、咀嚼无力的问题,大幅提高生活质量。
牙槽骨条件较好是种植牙成功的关键。牙槽骨的宽度、高度和密度能为种植体提供足够的支撑,若骨量不足,可通过植骨、上颌窦提升等辅助手段改善,再进行种植。
全身健康状况不佳的患者可能不适合种植牙。如患有严重的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且未得到控制,或存在凝血功能障碍、严重的骨质疏松等疾病,手术风险会显著增加,需要在病情稳定后由医生评估是否可行。
口腔内存在急性炎症时,如牙龈炎、牙周炎、根尖周炎等,需先控制炎症,否则可能导致种植体感染,影响骨结合。
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由于体内激素水平变化,手术可能增加感染和出血的风险,通常建议在哺乳期结束后再进行种植。
长期服用某些药物的患者,可能影响骨结合或伤口愈合,需要医生评估用药风险后再决定是否种植。
种植牙的使用寿命与日常维护密切相关,做好以下几点能有效延长其寿命:
手术后当天,应避免剧烈运动,不要吸吮、吐口水或漱口,防止创口出血;术后 1-2 天内可能出现轻微肿胀和疼痛,属于正常现象,可通过冷敷缓解;术后一周内避免用手术侧咀嚼,饮食以温凉、柔软的食物为主,如粥、面条、鸡蛋羹等,避免吃坚硬、辛辣刺激性食物。
要保持口腔清洁,术后 24 小时后可轻轻刷牙,使用软毛牙刷和温和的牙膏,避免触碰手术区域;饭后用温盐水或医生推荐的漱口水漱口,减少细菌滋生;遵医嘱服用抗生素,预防感染,若出现剧烈疼痛、肿胀加重或创口出血不止,应及时就医。
种植牙修复完成后,要像爱护天然牙一样认真清洁。每天早晚刷牙,使用牙线、牙间刷清洁牙冠与牙龈之间的缝隙,避免食物残渣堆积引起炎症(种植体周围炎是导致种植牙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定期到医院进行专业维护,医生会使用特殊工具清洁种植体周围的牙结石和菌斑,检查种植体的稳定性和牙冠的完好性,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一般建议每年复查 1-2 次,若存在牙周炎等问题,需增加复查频率。
避免用种植牙咬过硬的食物,如坚果、骨头、冰块等,防止牙冠崩裂或种植体受损;同时,要避免单侧咀嚼,防止种植体承受过大压力。
如果有夜磨牙的习惯,应及时佩戴牙垫,减少夜间对种植牙的磨损和压力;吸烟会影响种植体周围的血液循环,降低骨结合的成功率,建议戒烟或减少吸烟量。
种植牙能较大限度恢复牙齿的咀嚼功能,咀嚼效率可达天然牙的八成以上,远高于活动假牙;它不需要磨削健康牙齿,能保护邻牙组织,且位置固定,不会像活动假牙一样松动脱落,使用更舒适;牙冠颜色、形状可根据邻牙定制,美观自然,能改善面部外观,提升自信心。
种植牙的治疗周期相对较长,从植入到完成修复,通常需要 3-6 个月,甚至更长时间;手术存在一定的创伤和风险,如出血、感染、神经损伤等,虽然发生率较低,但仍需选择经验丰富的医生和正规医疗机构;种植牙的费用相对较高,这与种植体材料、手术难度和医生技术有关,对部分人群来说可能是一笔负担;并非所有缺牙患者都适合种植牙,牙槽骨条件差、全身健康不佳的患者可能无法进行种植。
种植牙为缺牙患者提供了一种理想的修复选择,但它并非 “一劳永逸” 的解决方案,需要根据个人口腔条件选择,并做好长期维护。如果你有缺牙问题,建议到正规医院口腔科进行检查,由医生评估是否适合种植牙,制定个性化的修复方案。记住,无论选择哪种修复方式,保护口腔健康都是关键,只有重视日常护理,才能让牙齿始终为我们的健康 “保驾护航”。
免责声明 1、文章内容部分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2、内容涉及医学知识仅供参考,不作为临床诊断和治疗依据。 【点击底部-阅读原文-可咨询挂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