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习惯吃饭时边吃边喝水,或把饭菜泡软了再吃,觉得这样好吞咽、不噎人。但 “吃饭泡水伤胃” 的说法流传甚广,到底真相如何?
正常情况下,咀嚼食物时,口腔会分泌唾液,其中的淀粉酶能初步分解淀粉,为后续消化打基础。吃饭时大量喝水,会稀释唾液和胃液:
唾液淀粉酶浓度降低,淀粉初步消化效率下降;
胃液中胃酸浓度被稀释,杀菌能力减弱,还可能影响蛋白质的初步分解(胃酸能激活胃蛋白酶原)。
同时,大量水分会让胃内体积快速增大,可能加重胃的扩张负担,尤其对消化功能本就弱的人,可能引发腹胀、嗳气。
但并非所有 “吃饭沾水” 都有问题:比如用少量汤(不油腻、不烫)润口或拌菜,只要不大量饮用,对消化的影响微乎其微。
1. 胃功能较弱者
老人、小孩或有胃炎、胃溃疡的人,胃黏膜屏障本就脆弱,消化酶分泌可能不足。吃饭时大量泡水,会进一步削弱消化能力,可能加重胃部不适,比如餐后腹胀、反酸。
2. 习惯 “狼吞虎咽” 者
若为了图快,不充分咀嚼就靠水 “冲” 下食物,大块食物进入胃后,会增加胃的研磨负担,长期可能引发消化不良。
避开 “饭中大量喝”:若吃饭时口渴,可小口喝 1-2 口水润喉,避免一次性喝超过 100 毫升;
选对喝水时间:建议饭前半小时或饭后 1 小时再喝水,既能补充水分,又不影响消化;
优先 “充分咀嚼”:把食物嚼碎后再咽,比靠水 “助咽” 更护胃,还能让唾液充分发挥作用;
特殊情况例外:牙齿不好的老人或吞咽困难者,可少量用温水泡软饭菜,但别泡得过稀,避免稀释消化液过多。
总的来说,健康人偶尔吃饭时少量喝水,不必过度担心;但长期、大量吃饭泡水,或本身胃不好的人,还是尽量避免,毕竟 “细嚼慢咽 + 合理饮水”,才是对胃更友好的选择。
免责声明:本文图文素材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健康知识分享使用,不做任何医疗诊断,就医优先,文章未用于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我们尊重原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
【点击底部-阅读原文-可咨询挂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