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缺失不仅影响美观,还会给饮食、发音等日常生活带来诸多不便,长期缺牙甚至可能导致邻牙移位、牙槽骨萎缩等问题。随着口腔医学的发展,种植牙成为了许多缺牙患者的理想修复选择。
种植牙,并非是真的 “种” 上自然牙齿,而是一种通过外科手术方式将人工牙根(种植体)植入牙槽骨内,待种植体与牙槽骨紧密结合后,再在其上安装牙冠,从而实现牙齿功能和外观修复的缺牙治疗手段。它模拟了天然牙齿的结构,种植体相当于天然牙根,扎根在牙槽骨中,为牙冠提供稳固的支撑,让修复后的牙齿能像真牙一样行使咀嚼功能。
与传统的活动假牙、烤瓷牙桥等修复方式不同,种植牙独立存在于口腔内,无需依靠邻牙作为支撑,也不会有明显的异物感,在功能和美观上都更接近天然牙齿,能极大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但需要明确的是,种植牙虽然效果良好,却并非一劳永逸,后续也需要精心维护,才能保持其长期稳定使用。
种植牙的类型多样,可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患者可在医生的专业建议下,结合自身口腔状况选择合适的种植方案。
金属种植体:目前应用广泛的是钛及钛合金种植体。这类材料具有出色的生物相容性,能与人体牙槽骨形成牢固的骨结合,稳定性强,机械强度高,足以承受日常咀嚼产生的力量,使用寿命较长,适合各类口腔条件和缺牙情况。
陶瓷种植体:陶瓷材料以其美观性而备受关注,尤其是在对牙齿美观度要求较高的前牙区种植修复中应用较多。不过,陶瓷种植体的机械强度相对较弱,对患者的牙槽骨条件以及医生的手术技术要求更为严格,并非适用于所有患者。
复合材料种植体:它融合了多种材料的优势,例如将钛合金与陶瓷等材料复合,旨在兼顾种植体的强度与美观性。这类种植体在保持稳固支撑的同时,能为患者提供更自然的外观效果,但由于制作工艺复杂,成本相对较高。
传统种植牙:这是常见的种植方式,先在牙槽骨上制备合适的孔洞,然后将种植体植入其中,等待种植体与牙槽骨完成骨结合后,再安装基台和牙冠。它适用于大多数牙槽骨条件良好的患者,技术成熟,成功率较高。
短种植牙:针对牙槽骨高度不足的患者,短种植牙采用较短的种植体,在满足对牙槽骨要求较低的情况下,依然能保持牙齿的稳定性,为这类特殊患者提供了可行的修复方案。
紧贴种植牙:当患者牙槽骨较薄时,紧贴种植牙成为理想之选。其种植体并非全植入牙槽骨内,而是放置在牙槽骨表面,以此减轻对牙槽骨的压力,同时实现缺牙修复。
美学种植牙:对于前牙缺失患者而言,美学种植牙不仅注重恢复牙齿功能,更着重于打造自然美观的效果。通过特殊设计的种植体和牙冠,能让修复后的牙齿在色泽、形态上与天然牙高度相似,较大程度满足患者对美观的追求。
全口种植牙:适用于全口牙齿缺失的患者,通过植入多个种植体,为全口假牙提供稳固支撑,有效恢复患者的咀嚼功能,提升生活质量,相比传统全口假牙,舒适度和咬合力都有显著提升。
微创种植牙:借助微创手术技术,微创种植牙能有效减少手术创伤,缩短术后恢复时间,降低患者的痛苦,尤其适合牙槽骨条件较好、对手术创伤较为敏感的患者。
即刻种植牙:在拔牙后立即进行种植体植入,大大缩短了治疗周期,减少患者等待时间。但这种方式对牙槽骨条件要求严苛,需确定有充足的骨量和良好的骨质,才能保持种植体的稳固。
数字化种植牙:利用新进的数字化技术,医生可以在术前对患者口腔进行精确建模和手术规划,术中操作也更精确,极大提高了种植牙手术的成功率和效果,特别适合对美观和功能恢复要求极高的患者。
螺纹种植体:表面呈螺旋状,在植入牙槽骨后,能显著增加与牙槽骨的接触面积,增强稳定性,适用于多数牙缺失患者,特别是牙槽骨质量较好的情况。
筒状种植体:整体呈圆柱形,制作工艺相对简单,成本较低,但稳定性相较于螺纹种植体稍逊一筹,适合牙槽骨质量较好且对种植牙成本较为关注的患者。
锥形种植体:形状为锥状,在种植过程中能更好地保护牙槽骨,降低牙槽骨骨折的风险,尤其适用于牙槽骨质量较差的患者,如老年人、糖尿病患者等。
并非所有缺牙患者都适合进行种植牙修复,了解自身是否符合条件,是迈向种植牙修复的关键一步。
上下颌部分或个别缺牙:邻牙健康且患者不愿磨损邻牙作为基牙的情况,种植牙能提供独立的修复方案,不损伤邻牙。
后牙缺失患者:靠后的牙齿缺失,种植牙可以有效恢复咀嚼功能,避免因后牙缺失导致的咀嚼效率降低和食物嵌塞等问题。
全口缺牙患者:尤其是下颌骨牙槽严重萎缩者,传统义齿修复难以获得良好的固定效果,种植牙能为全口假牙提供稳固支撑,显著改善义齿的稳定性和舒适度。
对义齿修复要求高的患者:若患者对义齿的美观性、功能性要求较高,而常规义齿无法满足其需求,种植牙逼真的外观和接近天然牙的咀嚼功能,能较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特殊修复需求患者:如肿瘤或外伤导致单侧或双侧颌骨缺损,需要进行功能性修复;耳、鼻、眼 - 眶内软组织及颅面缺损,需通过种植牙固定颌面部修复体等情况。
全身情况差或严重疾病患者:身体状况不佳,无法承受种植牙手术创伤的患者,如患有严重心肺疾病、未控制的高血压等,贸然手术可能带来极大风险。
严重糖尿病患者:血糖过高或已出现明显并发症,会影响伤口愈合,增加感染风险,导致种植牙手术失败几率上升。
口腔或颌骨内肿瘤患者:无论是良性还是恶性肿瘤,在肿瘤未得到有效治疗控制前,不宜进行种植牙手术,以免影响病情或导致肿瘤扩散。
特定骨疾病患者:像骨质疏松症、骨软化症及骨硬化症等骨疾病,会影响种植体与牙槽骨的结合,不适合种植牙修复。
严重习惯性磨牙症患者:磨牙时产生的异常咬合力,可能对种植体造成损伤,导致种植体松动、折断等问题,因此不建议进行种植牙手术。
口腔卫生极差患者:口腔内细菌滋生严重,会增加种植术后感染风险,影响种植体的存活,这类患者需先改善口腔卫生状况,经医生评估后再考虑是否适合种植。
精神病患者:由于无法在手术及术后护理过程中配合医生,不利于种植牙手术的实施和后续恢复。
美观期望过高患者:种植牙虽能达到较好的美观效果,但无法与天然牙全一致,若患者对美观期望脱离实际,可能在术后产生心理落差,不建议盲目进行种植。
重度吸烟且不愿戒烟患者:吸烟会影响种植体周围的血液循环,延缓伤口愈合,降低种植牙的成功率,若患者拒绝戒烟,种植失败风险较高。
此外,女性月经期应尽量避免种植牙手术;口腔存在炎症,如牙龈、黏膜、上颌窦炎症等,需在炎症治疗后再行种植;缺牙区骨量不足和骨密度低,且通过种植外科手术仍无法满足种植体植入要求的患者,也不适合进行种植牙修复。
在决定进行种植牙手术后,充分的术前准备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
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包括此前是否做过类似手术、口腔内有无疼痛等不适、是否有磨牙史、是否空腹、有无药物过敏史、是否正在服用抗凝血药物、是否患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及近期发病情况、有无糖尿病、甲亢等内分泌系统疾病及近期控制状况、有无凝血障碍性疾病或活动性传染病、是否处于月经期或妊娠期、有无其他疾病史、吸烟史及吸烟情况等。同时,全面检查身体状态,测量血压、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可能还需要抽血进行血常规、传染病相关指标及肝肾功能检查。
针对口腔,需检查口内牙列缺损情况、咬合关系、颌间距离等。术前一般还需行 CBCT 检查,以此清晰查看颌骨大小、密质骨及松质骨比例、上颌窦有无炎症、窦底位置、颏孔及下颌管的位置等,为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精确依据。若需要制作种植定位定向导板,还需在种植手术前取上下颌石膏模型,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确定种植体植入方向、位置、数目及分布等。
接受种植者需先完成牙周基础治疗,包括龈上洁治,必要时进行龈下刮治,全面清理牙齿表面及牙龈下方的牙菌斑、牙结石等,消去口腔炎症,为种植牙创造健康的口腔环境,提高种植成功率。
种植牙术后护理直接关系到种植体能否与牙槽骨顺利结合、牙冠能否长期稳定使用,患者务必高度重视。
治疗后需密切关注种植部位情况,若出现术后剧烈疼痛、创面活动性出血或口角麻木等异常症状,应及时复诊,以便医生及时处理。
种牙当日应选择进软食,且食物不宜过热,避免刺激伤口。伤口缝线一般 1 周后拆除,若有植骨,则术后 10 - 15 天拆线。若手术创伤较大,可遵医嘱口服 3 - 5 天抗生素预防感染。种牙后 48 小时内间断冰敷,有助于缓解肿痛症状。术后要避免患侧咀嚼,勿用舌头舔伤口,更不可反复吸吮,防止影响伤口愈合。种牙后 24 小时内避免刷牙或漱口,之后可使用温水轻轻漱口,保持口腔清洁,但要注意动作轻柔,避免触碰伤口。
待伤口初步愈合后,应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使用软毛牙刷按照正确的刷牙方法清洁牙齿和种植体,每天至少使用一次专用的牙间刷或冲牙器,清理牙齿邻面及种植体周围难以触及的区域,防止食物残渣和细菌堆积,引发种植体周围炎等并发症。可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漱口水,每天按时含漱,进一步维护口腔清洁。
严格按照医生安排的时间定期复查,一般在术后 1 周、1 个月、3 个月、6 个月等时间节点进行复查。医生会通过复查检查种植体与牙槽骨的结合情况、牙冠的稳定性、口腔卫生状况等,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确定种植牙长期稳定使用。
种植牙为缺牙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但在选择种植牙修复时,患者应充分了解相关知识,选择正规的医疗机构和经验丰富的医生,进行全面的术前评估,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做出合适的决策。术后认真做好护理工作,让种植牙更好地服务于生活,重拾灿烂笑容与健康生活。
免责声明 1、文章内容部分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2、内容涉及医学知识仅供参考,不作为临床诊断和治疗依据。 【点击底部-阅读原文-可咨询挂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