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疼不是病,疼起来真要命”,这句话道出了牙疼的煎熬。但很多人不知道,牙疼的 “疼法” 不同,背后的原因也不一样。是一阵一阵的跳痛,还是吃冷热食物时才疼?分清这些细节,能更好地判断牙齿问题,及时做好应对。
一、这些 “疼法”,暗示不同问题
遇冷热刺激疼:喝冰饮、吃火锅时,牙齿突然一阵刺痛,刺激消失后疼痛很快缓解。这种情况可能是牙齿敏感,比如牙釉质磨损、牙龈萎缩后,牙本质暴露,遇到冷热刺激就会 “报警”;也可能是蛀牙初期,牙洞还不深,仅对刺激敏感。
自发性阵痛:没吃东西、没受刺激时,牙齿突然疼起来,像脉搏一样跳着疼,晚上躺下来更明显。这种疼痛可能与牙神经受刺激有关,比如蛀牙较深累及牙神经,或牙齿有隐裂,细菌感染引发炎症。
咬合时疼痛:吃东西咬硬物时,牙齿突然一疼,不敢用力咀嚼。可能是牙齿有裂纹(隐裂牙),咀嚼时裂纹受力刺激牙神经;也可能是牙根发炎,咬合时压力传导到牙根引发疼痛。
牙龈肿痛牵连疼:牙龈红肿、一碰就疼,甚至连带半边脸都觉得胀,可能是牙龈发炎或牙周炎。食物残渣嵌在牙缝里没及时清理,细菌滋生刺激牙龈,就容易出现这种情况。
二、暂时缓解不适,试试这些小办法
温和清洁:用温水刷牙,避免冷热刺激加重疼痛;若牙龈肿痛,可用淡盐水轻轻漱口(每次含 30 秒后吐出),帮助减少口腔细菌。
避免刺激:暂时不吃过冷、过热、过甜、过硬的食物,减少牙齿和牙龈的负担,让疼痛部位得到休息。
冷敷或温敷:如果是牙龈肿痛导致的疼痛,可先用冷毛巾敷在脸颊外侧(每次 10 分钟左右),缓解肿胀;若是牙齿敏感,可用温毛巾轻敷,减轻刺激感。
三、预防牙疼,日常习惯是关键
认真刷牙 + 用牙线:每天早晚用正确方法刷牙(巴氏刷牙法),刷够 2 分钟,刷完用牙线清理牙缝,避免食物残渣长期滞留,减少蛀牙和牙龈问题的可能。
定期检查牙齿:每年做一次口腔检查,及时发现早期蛀牙、牙龈问题或牙齿隐裂,在疼痛出现前做好干预。
善待牙齿:不用牙齿咬硬物(如开酒瓶、咬核桃),避免牙齿磨损或隐裂;矫正牙齿的人要注意清洁牙套缝隙,防止食物嵌塞引发炎症。
四、这些情况别拖延
如果牙疼持续超过 2 天,或出现夜间疼得睡不着、脸肿、发热,以及牙齿松动、牙龈流脓等情况,说明问题可能已经比较严重,应及时到正规口腔机构检查,明确原因后进行处理。
牙疼是牙齿发出的 “求救信号”,不同的疼法藏着不同的健康信息。与其忍受疼痛,不如平时做好口腔护理,出现问题及时关注。牙齿健康了,才能安心享受美食,避免被牙疼打乱生活节奏。
免责声明:本文图文素材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健康知识分享使用,不做任何医疗诊断,就医优先,文章未用于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我们尊重原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 【点击底部-阅读原文-可咨询挂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