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良的排便习惯:
上厕所时下蹲位看书看报,会使下蹲和排便时间延长,容易造成肛门直肠内瘀血,进而诱发疾病。上厕所时吸烟会缓冲大脑的排便反射,很容易导致便秘。排便时用力过猛,一些人不管排便感受是否强烈,盲目地不停地猛力努挣,这只会让直肠肛门和盆底肌肉增加不必要的负担,造成局部瘀血,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2、排便异常:
腹泻和便秘均是肛肠疾病的重要发病因素。
便秘是的祸根,直肠内长期滞留有毒物质不仅可能诱发直肠病变,而且粪便堆积会影响血液循环。用力排出干燥粪块,必然会让肛门承受较大压力,引发瘀血、胀肿、裂口等一系列病理改变。腹泻通常是结肠疾病的临床表现,同时也会使肛门局部感染的机会增多,引发肛窦炎、炎性外痔、肛周脓肿等疾病。
3、饮食因素:
在日常生活中,饮食规律或饮食品种难免会发生改变,这是很正常的现象。但食物质量的精粗、蔬菜种类的改变与量的增减、蛋白质、脂肪、淀粉、纤维素等含量的多少以及水分摄入情况,都能直接影响粪便成分,进而引起肛门直肠疾病。长期饮酒或喜欢吃辛辣食品的人,由于酒和辛辣食物会刺激消化道粘膜,造成血管扩张、结肠功能紊乱,所以肛肠疾病的发病率会明显上升。
4、职业性因素:
长期站立或久坐。
由于直立或静坐姿势,肛门直肠处于人体下部,痔静脉回流不畅,容易引发肛肠疾病。
5、慢性疾病:
如长期营养不良、体质虚弱,会引起肛门括约肌松弛无力。长期患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因咳喘会造成腹压上升、盆腔瘀血。慢性肝炎、肝硬变、腹泻、结肠炎等,也都是肛肠疾病发生的诱因。
因此,在预防肛肠疾病时,应关注病人的全身状态,采取合理有效的预防措施。
END
免责声明:本文图文素材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健康知识分享使用,不做任何医疗诊断,就医优先,文章未用于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我们尊重原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
【点击底部-阅读原文-可咨询挂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