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桶上的半小时,比上班还煎熬”“每次排便都像经历一场酷刑”…… 提到肛肠问题,很多人都羞于启齿,默默忍受。今天就来打破尴尬,聊聊那些被你忽视的肛肠健康信号,教你科学护 “肛”。 这些 “难言之隐” 可能是大病前兆 便血是常见也是容易被误解的肛肠信号。很多人看到马桶里的血丝,开始反应是 “上火了”,随便吃点去火的药就完事。但便血背后可能藏着大问题:鲜红色血液且滴血,可能是痔疮;暗红色血液混着黏液,要警惕直肠 ;黑色柏油样便则可能是上消化道出血。尤其是 40 岁以上人群,出现便血一定要及时做肠镜检查,千万别拿健康赌运气。 肛门疼痛也分很多种情况。排便时像被刀割一样疼,可能是肛裂;肛门周围持续胀痛,摸起来有硬块,要小心肛周脓肿;如果疼痛伴随肿块脱出,很可能是内痔嵌顿。这些问题拖得越久越难治,肛裂反复不愈会形成慢性溃疡,肛周脓肿可能发展成肛瘘,到时候不仅治疗更痛苦,花费也会大大增加。 这些坏习惯正在毁掉你的肛肠 “久坐不动” 是当代人的通病,也是肛肠疾病的温床。长时间坐着会让盆腔充血,肛门静脉回流受阻,久而久之就容易形成痔疮。很多上班族一坐就是半天,建议每小时起身活动 5 分钟,做几个深蹲或提肛运动,促进血液循环。 饮食太 “重口” 也会伤害肛肠健康。无辣不欢、顿顿离不开火锅烧烤,会刺激肠道黏膜;膳食纤维摄入不足、喝水太少,会导致便秘,硬邦邦的粪便在肠道里摩擦,很容易造成肛裂和痔疮。其实肛肠喜欢清淡饮食,每天有 1.5-2 升饮水量,多吃蔬菜、水果和粗粮,才能让肠道更通畅。 排便习惯不好同样是 “隐形杀手”。很多人喜欢在马桶上刷手机,一坐就是半小时,这种 “久蹲” 行为会让肛门静脉压力持续升高。还有人排便时用力过猛,硬生生把粪便 “挤” 出来,很容易损伤肠道黏膜。正确的做法是有便意就及时排便,排便时间控制在 5 分钟以内,顺其自然不使劲。 简单有效的护 “肛” 小妙招 想要肛肠健康,试试这些简单易行的方法:每天做 20 次提肛运动,收缩肛门 5 秒再放松,随时随地都能做,能增强盆底肌力量,预防痔疮和直肠脱垂。排便后用温水清洗肛门,保持局部清洁干燥,比用湿厕纸更健康。 如果已经出现轻微痔疮,可以用温水坐浴缓解不适,每次 15 分钟,每天 1-2 次,能促进肛门周围血液循环。但要注意水温不要太高,40℃左右刚好,坐浴后用柔软的毛巾轻轻擦干。便秘人群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益生菌或乳果糖,千万别依赖泻药,否则会让肠道功能越来越差。 肛肠健康从来不是小事,它直接关系到我们的生活质量。别再因为不好意思而拖延就医,身体发出的每一个信号都值得重视。从今天开始,改掉久坐、挑食、久蹲的坏习惯,让肛肠回归健康状态。如果出现持续便血、疼痛等症状,一定要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早发现早治疗才能少遭罪! 免责声明 1、文章内容部分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2、内容涉及医学知识仅供参考,不作为临床诊断和治疗依据。 【点击底部-阅读原文-可咨询挂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