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突然说 “脚痛”“腿痛”,不少家长首先反应是 “是不是在长身体”。生长痛确实常见,但孩子疼痛的原因远比想象中复杂。搞清楚背后的真相,才能更好地守护孩子健康。
生长痛:有迹可循的 “成长信号”
生长痛多发生在 3 - 12 岁儿童身上,常于夜间发作,白天活动时不明显。疼痛位置主要集中在大腿前侧、小腿肚或膝盖后方,一般为双侧疼痛,不会出现红肿、发热症状 。这是因为孩子骨骼生长速度较快,肌肉和肌腱发育稍缓,产生的牵拉性疼痛。疼痛程度通常较轻,孩子能正常活动,按摩、热敷或轻揉疼痛部位,症状会有所缓解。
运动相关:过度与不当引发的不适
现在的孩子日常活动量大,如果运动前没有进行充分热身,运动后又未及时拉伸放松,很容易出现肌肉酸痛。比如跑步、跳绳后,小腿肌肉持续紧张,乳酸堆积,第二天就可能出现酸痛感。此外,运动中不慎扭伤、拉伤,或长期运动姿势不正确,也会导致关节、肌肉疼痛。这种疼痛往往有明确的受伤史,疼痛部位较为固定,严重时会影响孩子活动,甚至出现肿胀、淤血 。
营养缺乏:身体发出的 “求救信号”
孩子生长发育迅速,对营养需求高。若饮食不均衡,缺乏钙、维生素 D 等关键营养素,可能影响骨骼健康。缺钙时,孩子骨骼强度下降,容易出现腿部疼痛,还可能伴有抽筋症状;缺乏维生素 D 会影响钙的吸收,同样会引发骨骼问题。另外,铁元素不足导致缺铁性贫血,也可能让孩子感到乏力、肢体酸痛 。
疾病因素:不容忽视的潜在原因
一些疾病也会导致孩子腿痛、脚痛。如幼年特发性关节炎,不仅会出现关节疼痛,还可能有关节肿胀、僵硬,活动时疼痛加剧,早晨起床症状明显。过敏性紫癜累及关节时,也会引起下肢关节疼痛,同时可能伴有皮肤紫癜、腹痛等表现。虽然这类情况相对少见,但一旦孩子疼痛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发热、皮疹等其他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排查 。
免责声明:本文图文素材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健康知识分享使用,不做任何医疗诊断,就医优先,文章未用于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我们尊重原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
【点击底部-阅读原文-可咨询挂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