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牙齿 “小洞” 别忽视,聊聊补牙那些事
当牙齿上出现一个小小的黑洞,很多人可能不以为意,觉得忍一忍就过去了。但这个看似不起眼的 “小洞”,其实是牙齿发出的求救信号,而补牙就是及时止损的重要方式。今天一起来聊聊补牙的那些事。
牙齿的主要结构包括牙釉质、牙本质和牙髓。当牙齿发生龋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蛀牙时,细菌会不断侵蚀牙釉质和牙本质,形成龋洞。就像衣服破了个洞,如果不及时修补,破洞会越来越大,牙齿的龋坏也是如此。
补牙,简单来说,就是医生清理牙齿上龋坏的组织,然后用专门的材料填补龋洞,恢复牙齿的外形和功能。它就像给牙齿 “打补丁”,阻止细菌进一步侵蚀牙齿内部,保护牙髓不受损伤,让牙齿能继续正常工作。
牙齿出现龋洞是补牙常见的原因。刚开始,龋洞可能很小,只有在仔细观察或检查时才能发现,此时及时补牙,能有效控制病情。如果任由龋洞发展,它会逐渐扩大,深入牙本质甚至接近牙髓,此时会出现明显的牙本质敏感,遇到冷热酸甜的食物时,牙齿会感到酸痛不适。
除了龋坏,牙齿因外伤导致的小范围缺损,比如不小心咬到硬物,牙齿边缘崩掉一小块,影响美观和咀嚼,也可以通过补牙来修复。此外,牙齿表面出现楔状缺损,也就是靠近牙龈的部位出现横向的小沟,通常与刷牙方式不当有关,这种情况也需要补牙来防止缺损进一步加深,避免牙齿敏感和疼痛。
补牙的材料有多种,每种材料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医生会根据龋洞的位置、大小以及患者的需求来选择合适的材料。一种常见的材料颜色与牙齿接近,美观度较高,适合用于前牙等美观要求高的部位。它能与牙齿组织较好地粘结,操作时间相对较短,补牙后能快速恢复牙齿的外形。不过,这种材料在耐磨性上稍逊一筹,不太适合用于后牙等咀嚼压力较大的部位。
另一种材料强度较高,耐磨性好,能承受较大的咀嚼压力,非常适合用于后牙补牙。它的颜色是银灰色,虽然美观度不如前一种材料,但使用寿命较长,价格也相对实惠。不过,这种材料需要磨除的牙体组织相对较多,而且随着时间推移,可能会出现边缘渗漏的情况。
还有一种材料是玻璃离子体,它能释放氟离子,有助于预防继发龋,对牙齿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这种材料与牙齿组织的粘结性较好,操作相对简单,适合用于儿童乳牙补牙以及牙颈部楔状缺损的修复。但它的强度较低,耐磨性较差,不太适合用于承受咀嚼力大的部位。
补牙后,做好日常护理能让补牙效果更持久,保护牙齿健康。补牙后的当天,要避免用补牙的一侧咀嚼食物,因为此时补牙材料还没有全固化,过早咀嚼可能导致材料脱落或变形。如果是用树脂类材料补牙,术后 24 小时内不要吃过硬、过黏的食物,防止材料受到损伤。
补牙后可能会出现短暂的牙齿敏感,比如遇到冷热刺激时感到轻微酸痛,这是正常现象,通常会在几天内逐渐消失。在此期间,要避免食用过冷、过热、过酸、过甜的食物,减少对牙齿的刺激。如果敏感症状持续时间较长或疼痛加剧,要及时就医检查。
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至关重要。每天早晚认真刷牙,使用正确的刷牙方法,仔细清洁补牙部位,避免食物残渣堆积。使用牙线或牙间刷清洁牙缝,防止邻面龋的发生。定期到口腔机构进行检查和洁牙,及时发现补牙材料是否松动、脱落,以及是否出现新的龋坏。
此外,要注意改善不良的口腔习惯,比如避免咬硬物、用牙齿开瓶盖等,防止补牙材料和牙齿受到损伤。养成定期检查牙齿的习惯,不要等到牙齿疼痛才去看医生,早期发现龋坏并及时补牙,能减少牙齿的损伤,保护牙齿健康。
补牙是保护牙齿的重要手段,及时填补龋洞,能阻止牙齿进一步受损。了解补牙的相关知识,重视牙齿的小问题,做好补牙后的护理,才能让牙齿长久健康,更好地为我们服务。
免责声明
1、文章内容部分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2、内容涉及医学知识仅供参考,不作为临床诊断和治疗依据。
【点击底部-阅读原文-可咨询挂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