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胃是人体的 “第二大脑”,一旦出现问题,就会通过各种症状向我们发出 “求救信号”。读懂这些信号,才能及时采取措施,守护肠胃健康。
偶尔吃撑导致的胃部不适可能很快缓解,但如果经常出现胃痛、胃胀,尤其是在进食后或空腹时发作,可能是胃炎、胃溃疡甚至胃癌的早期表现。这是因为胃黏膜受损后,胃酸刺激病变部位,引发疼痛;而胃肠蠕动功能减弱,食物排空延迟,就会产生胀满感。
正常情况下,排便规律且成形。若突然出现频繁腹泻,每天排便 3 次以上,且大便稀薄不成形,可能是肠道感染、肠易激综合征等问题;反之,排便困难、大便干结,一周排便少于 3 次,则属于便秘。长期便秘不仅会导致毒素堆积,还可能诱发痔疮、肛裂等疾病。
饭后恶心、呕吐,排除怀孕因素后,可能是胃肠动力不足、幽门梗阻等原因。如果呕吐物呈咖啡色或黑色,可能意味着胃内有出血,需立即就医。
短时间内食欲下降,看到食物没有兴趣,可能是肠胃功能紊乱的表现。此外,肝胆疾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等也会影响肠胃消化功能,导致食欲减退。
很多人以为口臭只是口腔问题,其实肠胃功能失调也会引发口臭。当肠胃消化不良,食物在肠道内发酵产生异味,就会通过口腔散发出来。
当出现上述肠胃 “求救信号” 时,不要自行判断用药,应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如胃镜、肠镜、幽门螺杆菌检测等,明确病因。日常生活中,保持规律饮食,少吃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避免暴饮暴食;适度运动,促进胃肠蠕动;保持良好的心态,也能有效预防肠胃疾病。肠胃健康无小事,重视这些 “求救信号”,才能让我们的身体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