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年龄增长,不少中老年人发现看东西越来越费劲,有人以为是老花眼加重,却不知可能是白内障在作祟。老花眼和白内障症状相似,容易混淆,但二者本质不同,正确区分才能对症处理。
1.成因大不同
老花眼是人体自然衰老的生理现象。40 岁后,眼睛晶状体逐渐硬化、弹性减弱,睫状肌功能降低,导致眼睛调节能力下降,看近处物体时无法聚焦,出现视物模糊。而白内障属于眼部疾病,主要因晶状体蛋白质变性发生混浊,光线无法正常透过混浊的晶状体投射到视网膜上,造成视力下降,糖尿病、长期紫外线照射等因素会加速其发展。
2.症状有差异
老花眼主要表现为近距离阅读困难,需要将书本拿远才能看清字,且长时间用眼后容易眼疲劳。白内障的视力下降则不分远近,看东西会越来越模糊,像隔着毛玻璃,还可能出现重影、畏光,晚期甚至可能仅剩光感。此外,白内障患者的瞳孔区域会逐渐呈现灰白色混浊,而老花眼患者眼部外观通常无明显变化。
3.治疗方式各有侧重
老花眼一般通过佩戴合适的老花镜就能改善视力,还可通过手术植入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来解决。白内障则无法通过配镜恢复,目前有效的治疗是手术,即摘除混浊的晶状体,植入人工晶状体。
若发现视力异常,切不可盲目当作老花眼处理。及时就医检查,明确病因,才能选择正确的治疗方式,守护清晰 “视” 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