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
肺炎是指由生物性 病原体引起的肺部感染,常成为人类重要的致死原因。肺炎种类繁多,包括急性细菌性肺炎、非 典型性肺炎、慢性肺炎、肺脓肿,以及限于发生在粒细胞缺乏或免疫抑制病人的机会性肺部感染。
01
大叶性肺炎
大叶性肺炎是肺组织的急性渗出性炎症,病变从肺泡开始,迅速扩散到一个肺段乃至整个大叶,有时还可能波及2~3个大叶。
临床起病急骤,以寒战、高热开始,继而有胸痛、咳嗽、铁锈色痰、呼吸困难等症状,常伴有严重的全身反应,如白细胞计数升高,一般病程7~8天。
02
小叶性肺炎
小叶性肺炎病变多从支气管、细支气管炎开始,向纵深扩展延及所属肺泡,或者向细支气管周围发展先引起支气管周围炎;后波及邻近肺泡,引起肺组织炎症。
与大叶性肺炎比较,小叶性肺炎的合并症较多见,常见的有呼吸功能不全、心功能不全、毒血症、肺脓肿及脓胸等。儿童小叶性肺炎支气管受损严重者,将来可导致支气管扩张症。
03
间质性肺炎
间质性肺炎以肺间质单个核细胞浸润为主要特征。在临床上常合并上呼吸道感染,包括卡他性鼻炎、咽喉炎,痰量不多、无肺部实变体征、白细胞计数仅为中等度升高、痰细菌培养阴性。
间质性肺炎的临床表现,在不同个体和不同病原引起的病人中有极大差异,典型病例多表现为急性起病,伴有发热、头痛、乏力等非特异性症状。胸透常显示肺部有边界不清的阴影。
肺不张
肺不张又称肺萎陷,是指含气肺组织容积的减少,甚至消失。
不张的肺体积缩小,气胸引起的肺不张可使整个肺萎陷,而胸腔积液或横膈抬高引起的压迫性肺不张常发生在两侧肺底部。萎陷的肺组织呈紫色,质如橡皮,胸膜皱缩。肺泡隔血管扩张、充血,肺泡腔内常有水肿液。持久的肺不张则发生肺纤维化。
肺阻塞性疾病
肺阻塞性疾病是一组主要以呼气性呼吸困难为特征的疾病。
呼气困难的机理在于支气管腔狄窄或肺泡回缩力下降。小气道是指内径小于2mm的细支气管或终末细支气管,易因平滑肌痉挛、分泌物或渗出物阻塞而导致呼气困难,故肺阻塞性疾病又称小气道病。
01
慢性支气管炎
慢性支气管炎简称慢支,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生于老年人,我国北方地区,尤其冬春季更为常见。
本病的主要症状为咳嗽、咯痰。痰为白色,黏稠不易咳出。并发细菌感染时,常为脓性痰。在肺背底部出现干、湿啰音。有喘息者两肺可闻及哮鸣音,细小支气管壁平滑肌痉挛而呈哮喘样发作,呼吸急促不能平卧。
02
肺气肿
肺气肿是指肺腺泡,包括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道、肺泡囊和肺泡壁受损、管腔膨大和含气量增多。
肺气肿的病程缓慢,早期可无症状,仅在体力活动增强时出现气急。弥漫性肺气肿对机体影响较大,肺泡面积减少,影响肺泡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从而导致血液氧分压降低和二氧化碳潴留,产生呼吸困难和酸中毒。
03
支气管扩张症
支气管扩张症简称支扩症,是指因支气管和小支气管慢性坏死性感染。引起管壁平滑肌和弹性支持组织破坏而导致管腔持久性扩张。
患者常有慢性咳嗽、脓痰、咯血、胸痛等症状。咯血是由于小血管遭受炎性破坏和咳嗽所引起。胸痛乃系并发局部胸膜炎的结果。反复的继发感染则导致发热、盗汗、纳差和消瘦等全身性中毒症状。
04
哮喘
哮喘是指气管、支气管及其分支对各种刺激发生过敏反应,出现发作性、可逆性支气管痉挛。本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大量的事实提示支气管持续性炎症在哮喘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哮喘发作主要表现为严重的呼吸困难和喘鸣,尤其是呼气障碍。严重者发作时间可持续几天到几周,可因高碳酸血症、酸中毒和严重缺氧而致病人死亡。反复的哮喘发作可导致弥漫性肺气肿。
矽肺
矽肺又称硅肺,是因长期吸入二氧化硅结晶体所致的一种以肺广泛纤维化为特征的肺部疾病。本病多发生于从事开凿岩石的矿工,以及对石英进行加工的工人。
病变常呈慢性进行性,即使患者在得病后即脱离现场或工地,肺部纤维化过程仍在进展之中,严重矽肺者终因肺功能受损或合并结核病而致死。
免责声明
1、文章内容部分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2、内容涉及医学知识仅供参考,不作为临床诊断和治疗依据。
【点击底部-阅读原文-可咨询挂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