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天气时潮时热,正是荨麻疹的高发时期。荨麻疹的诱发条件极为随机,在你冷了、热了、紧张时或兴奋时,身上就会形成红痒难耐的疹块,却会在短时间内自然消退。不堪其扰的你,究竟能如何避开这种来去匆匆但又反反复复的「快闪」过敏呢?让我们一同拆解荨麻疹的起因,对抗致敏元凶,助你安然无「痒」地度过炎炎夏日。
起病迅疾如风,「痒」不欲生
荨麻疹
荨麻疹又称「风疹」或「风团」,是皮肤上一种突发性的过敏反应。发作时,患者的皮肤会呈淡红色,浮现肿块或斑块,伴随瘙痒、灼热或刺痛感。疹块大小不一,可以在身体任何部位出现,包括脸部、唇部、喉咙、耳朵、舌头,严重时甚至会连成红肿的片状。症状轻则维持数小时,重则数天后方才消退。
血液性水肿
血管性水肿则是一种出现于皮肤深层的荨麻疹,常见于皮肤组织疏松部位,如眼睛及口唇,亦有可能于下体或手脚出现。同时也可能影响肠脏,引起腹痛。症状维持的时间较一般荨麻疹为长,但肿胀一般会于24小时内消退。但若发病部位长期严重肿胀,则有致命风险。于罕见情况下,喉咙、舌头及肺部出现的血管性水肿可能会影响患者呼吸,危及性命。
太激进的身体护卫——组织胺
人体的免疫系统负责制作一种化学物质,名为「组织胺」,它们是身体面对外界杂讯的护卫,主要目的为帮助身体摆脱有害物质的纠缠,存于几乎所有组织的肥大细胞里。在侦察到外来物入侵时,肥大细胞便会释放出组织胺,让受影响区域周围的血管扩张,增加血管通透性和血液循环,从而带来更多白血球、抗体及蛋白质,助身体驱赶外来物,对抗感染。人体平时仅需少量的组织胺,但在身体受伤或进食过多含高组织胺食物等特定情况下,免疫系统便会变得异常活跃,导致组织胺被过多释放,引发身体的过敏反应,形成荨麻疹。
慢性荨麻疹 vs 急性荨麻疹
荨麻疹分为急性及慢性两种,病情于六星期内消退的属急性,持续超过六星期的则属慢性。大多慢性患者本为急性患者,却因荨麻疹经常急性发作,但又未能妥善处理,而令病情逐渐恶化,继而转化为慢性荨麻疹。
诱发因子繁多,多为饮食导致
荨麻疹可由多种原因诱发,故必须找出致病根源,才能除病灶。一般来说,急性荨麻疹大多由饮食所引起,找到致敏源并避免再度接触便能改善。但慢性荨麻疹的诱发原因不计其数,其中包括压力体质、情绪起伏等,往往难以针对性预防。
免责声明
1、文章内容部分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2、内容涉及医学知识仅供参考,不作为临床诊断和治疗依据。
【点击底部-阅读原文-可咨询挂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