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肛门和直肠作为消化道的末端,承担着排泄废物的重要功能,却因为位置特殊,常常被人们忽视。当出现便血、疼痛、瘙痒等不适时,很多人会因为 “难以启齿” 而选择默默忍受,任由小问题拖成大麻烦。肛肠疾病其实是一类常见的健康问题,就像感冒一样普遍,了解它的基本知识,才能及时捕捉 “隐秘角落” 的健康信号,守护消化道的之后一道防线。

肛肠疾病是指发生在肛门和直肠部位的各类疾病统称,包括痔疮、肛裂、肛周脓肿、肛瘘、直肠炎等。这些部位位于消化道末端,每天要经历粪便的通过和排出,容易受到摩擦、感染、压力等因素的影响,引发各种病变。
肛门是消化道的出口,周围有丰富的血管和肌肉(如肛门括约肌),负责控制排便;直肠则连接结肠和肛门,是储存粪便的部位。由于肛门和直肠的黏膜脆弱、血管丰富,且长期处于潮湿、污染的环境中,很容易因各种刺激出现充血、水肿、破损、感染等问题。肛肠疾病的症状往往较为私密,如便血、肛门疼痛、瘙痒、排便困难等,但这些症状并非 “小毛病”,可能提示不同的疾病,需要引起重视。

肛肠疾病的种类较多,以下几类常见,且与日常生活习惯密切相关:
痔疮是常见的肛肠疾病,民间有 “十人九痔” 的说法,可见其普遍性。它是由于肛门和直肠下段的静脉丛充血、扩张、曲张形成的静脉团,根据位置不同,可分为内痔、外痔和混合痔。
内痔位于肛门内,主要表现为便血(排便时滴血或喷血,血液鲜红,不与粪便混合)和痔核脱出(排便时肛门内有肉球状物体脱出,轻者可自行回纳,重者需用手推回);外痔位于肛门边缘,表现为肛门外的肉疙瘩,质地柔软或较硬,可能伴有疼痛、瘙痒或异物感;混合痔则同时具有内痔和外痔的症状。
痔疮的发生多与长期便秘、久坐久站、饮食辛辣等因素相关,虽然常见,但反复出血可能导致贫血,脱出严重时还会影响日常生活。
肛裂是指肛门皮肤出现裂伤,形成小溃疡,多发生在肛门前后正中部位。典型表现为排便时和排便后肛门剧烈疼痛(如刀割样或烧灼样),伴有便血(出血量少,附着在粪便表面或便纸带血),由于疼痛剧烈,患者往往害怕排便,形成 “便秘 - 肛裂 - 更怕排便 - 便秘加重” 的恶性循环。
肛裂多因长期便秘(粪便干硬,排便时用力过猛)或腹泻(频繁排便刺激肛门)引起,肛门皮肤反复损伤、感染,会导致溃疡长期不愈,形成慢性肛裂,增加愈合难度。
肛周脓肿是肛门周围软组织的急性化脓性感染,表现为肛门周围突然出现红肿、疼痛,触摸时疼痛加剧,伴有局部发热,严重时可能出现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脓肿成熟后,局部会变软,有波动感,若不及时处理,可能自行破溃,流出脓液。
肛瘘多为肛周脓肿破溃或切开引流后形成的慢性通道,由内口(位于直肠或肛管内)、瘘管(连接内口和外口的通道)和外口(位于肛门周围皮肤上)三部分组成。表现为肛门周围外口反复流出少量脓液、血性分泌物或黏液,伴有瘙痒、潮湿,外口暂时闭合后可能再次形成脓肿,反复发作,难以自愈。
直肠炎是直肠黏膜的炎症,可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直肠炎多由细菌、病毒感染或不洁饮食引起,表现为腹痛、腹泻(粪便稀薄,可能带有黏液、脓血)、里急后重(总想排便却排不净的感觉);慢性直肠炎则多由长期刺激(如炎症性肠病、放射性损伤)引起,表现为长期腹泻、便秘或腹泻便秘交替,伴有肛门下坠感、排便不尽感。

肛肠疾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了解这些诱因,能帮助我们针对性预防:
饮食结构不合理是肛肠疾病的重要诱因。长期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花椒、生姜、大蒜),会刺激肛门和直肠黏膜,导致充血、水肿,诱发痔疮、肛裂;饮食中膳食纤维摄入不足(如少吃蔬菜、水果、粗粮),会导致粪便干硬,排便困难,增加痔疮、肛裂的发生风险;饮水过少也会导致便秘,加重肛肠负担。
饮酒会加重肛肠疾病。酒精会使肛门和直肠的静脉丛充血、扩张,诱发或加重痔疮,还会刺激肠道黏膜,引发炎症反应。
久坐久站是肛肠疾病的常见危险因素。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如办公室职员、司机、售货员),会导致肛门和直肠部位的静脉回流受阻,血液淤积,容易形成痔疮;缺乏运动则会导致肠道蠕动减慢,引发便秘,进一步加重肛肠问题。
排便习惯不良会直接伤害肛肠。长期便秘(排便时间过长、用力过猛)会使肛门承受过大压力,导致静脉丛曲张、肛门皮肤裂伤;腹泻时频繁排便,会刺激肛门皮肤和黏膜,引发炎症和损伤;排便时看书、玩手机,会延长排便时间,增加肛肠负担,诱发痔疮。
卫生习惯不佳也会增加感染风险。肛门周围清洁不全面,会导致细菌滋生,引发肛周脓肿、肛瘘等感染性疾病;使用粗糙的卫生纸或过度擦拭,会损伤肛门皮肤,导致瘙痒、炎症。
妊娠与分娩对女性肛肠健康影响较大。怀孕期间,子宫增大压迫盆腔血管,导致肛门和直肠静脉回流受阻,容易形成痔疮;分娩时用力过度,会加重静脉丛曲张,或导致肛门皮肤裂伤,诱发痔疮、肛裂。
年龄与体质也有影响。随着年龄增长,肛门和直肠的肌肉、血管弹性逐渐下降,容易发生痔疮、直肠脱垂等疾病;体质虚弱、肥胖、有慢性疾病(如糖尿病)的人,肛肠功能相对较弱,也更容易出现肛肠问题。
职业因素与肛肠疾病相关。从事重体力劳动、长期负重的人,由于腹压长期增高,会增加肛肠疾病的发生风险;精神压力大、长期焦虑的人,可能出现肠道功能紊乱(如便秘、腹泻),间接诱发肛肠疾病。
肛肠疾病虽然位置私密,但并非 “难以启齿” 的问题,它的发生与日常生活习惯密切相关,通过科学的预防和护理,能有效降低发病风险。如果出现便血、疼痛、瘙痒等持续不适,不要因为害羞而拖延,应及时到正规医院的肛肠科就诊,避免小问题发展为大麻烦。记住,关注肛肠健康,就是守护消化道的完整与舒适,让生活更轻松自在。

免责声明 1、文章内容部分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2、内容涉及医学知识仅供参考,不作为临床诊断和治疗依据。 【点击底部-阅读原文-可咨询挂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