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不少人会遇到牙齿松动的情况,尤其是中老年人,难免担心“牙齿是不是保不住了”。其实,牙齿松动并非都意味着要拔除,能否留住取决于松动原因和程度。今天就为大家科普牙齿松动的相关知识,帮你科学判断与应对。
牙齿稳固依赖牙根周围的牙槽骨和牙周组织,这些结构出现问题就可能导致松动,常见原因有三类:
牙周问题:这是牙齿松动主要的原因。牙菌斑、牙结石长期堆积会引发牙周组织炎症,逐渐破坏牙槽骨,使牙根失去支撑,进而出现松动,通常伴随牙龈红肿、出血等症状。
外伤因素:意外撞击、摔倒或咀嚼硬物时用力过猛,可能导致牙齿受到外力冲击而松动,严重时甚至会使牙根移位。
生理与其他因素:儿童换牙期乳牙松动属于正常生理现象;老年人因年龄增长,牙槽骨自然萎缩,也可能出现生理性松动;此外,某些全身性疾病或长期不良咬合习惯,也可能间接导致牙齿松动。
提醒:发现牙齿松动后,切勿自行晃动或用力咬合,以免加重损伤,应及时就医检查松动程度和原因。
轻度松动且牙槽骨破坏不严重时,通过专业干预和日常护理,牙齿有机会恢复稳固;中度松动需根据牙周状况和牙根情况,由医生评估是否能通过针对性处理保留;若松动严重、牙槽骨严重萎缩或牙根折断,则可能需要拔除后再进行修复。
预防牙齿松动比治疗更重要:坚持早晚刷牙、饭后漱口,使用牙线或冲牙器清洁牙缝;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和洁牙,及时清洁牙结石;避免用牙齿咬硬物,如坚果壳、骨头等;保持均衡饮食,多摄入富含钙和维生素的食物,助力牙槽骨健康。
牙齿松动是身体发出的健康信号,及时关注、科学应对,才能更好地守护口腔健康,让牙齿陪伴我们更久。
免责声明:本文图文素材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健康知识分享使用,不做任何医疗诊断,就医优先,文章未用于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我们尊重原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 【点击底部-阅读原文-可咨询挂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