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系统是男性身体的 “排水系统”,负责生成和排出尿液,维持体内水分和电解质的平衡。但这个系统也很容易受到细菌、病毒等病原体的侵袭,引发感染。由于发病部位特殊,很多男性在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不适时,会选择默默忍受,甚至觉得 “难以启齿”。其实,男性泌尿感染是常见的健康问题,就像感冒一样可防可护。了解它的基本知识,才能及时摆脱 “隐秘的不适”,守护泌尿系统健康。
男性泌尿感染是指病原体(如细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等)侵入男性泌尿系统(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前列腺等)引发的炎症反应。泌尿系统各器官相互连通 —— 肾脏生成的尿液经输尿管流入膀胱储存,再通过尿道排出体外,这种 “管道式” 结构使得一处感染可能顺着尿液扩散到其他部位,比如尿道感染可能上行引发膀胱甚至肾脏的炎症。
与女性相比,男性的尿道更长且弯曲,尿道口避免肛门,天然的生理结构使其泌尿感染的发生率相对较低,但一旦发生,往往与卫生习惯、生活方式或其他疾病相关。泌尿感染的核心表现是尿路刺激症状(如尿频、尿急、尿痛),但不同部位的感染,症状也会有所差异,及时关注这些信号,能避免感染扩散或转为慢性。
男性泌尿感染根据感染部位的不同,常见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类:
尿道炎是常见的男性泌尿感染之一,主要由细菌(如大肠杆菌)、支原体、衣原体、淋球菌等病原体感染尿道引起。患者明显的感觉是排尿时尿道有灼热感、刺痛感,仿佛 “撒火” 一般;尿道口可能出现红肿,有少量黏液或脓性分泌物;还会频繁想排尿,但每次尿量不多,总有 “排不净” 的感觉。
尿道炎若不及时干预,病原体可能沿尿道上行,引发膀胱炎或前列腺炎,因此出现症状后不能掉以轻心。此外,部分尿道炎(如淋球菌、衣原体感染)属于性传播疾病,与不洁性生活相关,需要格外注意防护。
膀胱炎多由尿道感染上行蔓延至膀胱引起,也可能因憋尿、免疫力下降等因素诱发。患者会出现明显的尿频、尿急、尿痛,严重时几分钟就要去一次厕所,排尿终末时小腹可能有疼痛感;尿液颜色可能变深、浑浊,甚至出现血尿(尿液带血丝或呈洗肉水色);部分人会伴有下腹部坠胀感或低热。
膀胱炎若治疗不全面,可能转为慢性,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尿频、尿急,尤其在劳累、饮酒后容易加重,影响生活质量。
前列腺炎是成年男性的常见问题,可分为细菌性和非细菌性,其中细菌性前列腺炎属于泌尿感染的一种,多由细菌经尿道逆行感染前列腺引起。患者会感到会阴部、下腹部或腰骶部隐痛不适,排尿时尿道有灼热感,尿频、尿急、尿不尽;晨起或排便后,尿道口可能有少量白色分泌物溢出;部分人会伴有性欲减退、射精疼痛等症状。
前列腺围绕尿道,一旦发炎肿胀,会压迫尿道,导致排尿困难,若长期不愈,还可能引发焦虑、失眠等心理问题,形成 “生理不适 - 心理压力 - 症状加重” 的恶性循环。
肾盂肾炎是肾脏的感染,多由膀胱、尿道的感染上行至肾脏引起,属于较严重的泌尿感染。患者除了有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外,还会出现明显的腰痛(一侧或两侧腰部酸痛、胀痛)、发热(体温可达 38℃以上,甚至高热寒战)、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
肾盂肾炎若不及时控制,可能损伤肾功能,甚至引发败血症,因此出现腰痛、发热等症状时,需立即关注,避免延误病情。
男性泌尿感染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了解这些诱因,能帮助针对性预防:
不洁性生活是尿道炎的重要诱因。与携带病原体(如淋球菌、衣原体)的伴侣发生无保护性行为,容易感染尿道,引发炎症;多个性伴侣或性生活频繁,会增加感染风险。
间接接触传播也可能导致感染。接触被病原体污染的毛巾、浴巾、马桶坐垫、内裤等物品,尤其是在卫生条件较差的公共场所(如公共浴室、酒店),可能接触到细菌或病毒,引发尿道感染。
泌尿系统邻近器官感染蔓延也是原因之一。如前列腺炎、精囊炎等邻近器官的炎症,可能扩散至尿道、膀胱,引发泌尿感染。
憋尿是伤害泌尿系统的 “坏习惯”。长期憋尿会使膀胱过度充盈,压迫膀胱壁血管,降低黏膜抵抗力;尿液在膀胱内停留时间过长,细菌容易滋生繁殖,进而引发膀胱炎,甚至逆行感染肾脏。
不良卫生习惯会增加感染风险。不勤换内裤、不注意外阴清洁,会导致尿道口周围细菌滋生,逆行侵入尿道;洗澡时用刺激性强的肥皂或洗液清洗尿道外口,可能破坏局部黏膜的保护屏障,让病原体有机可乘。
吸烟与饮酒会降低泌尿系统抵抗力。吸烟产生的有害物质会损伤尿路黏膜,影响血液循环;长期饮酒会刺激尿道和前列腺,加重炎症反应,还会降低免疫力,让感染更难愈合。
久坐与缺乏运动也可能诱发感染。长期久坐会导致会阴部血液循环不畅,前列腺、尿道等器官充血,增加细菌感染的机会;缺乏运动则会降低身体免疫力,让病原体更容易入侵。
泌尿系统结构异常会增加感染风险。如尿道狭窄、包茎、包皮过长等,会导致尿液排出不畅,细菌容易滞留繁殖,引发反复感染;肾结石、膀胱结石也可能刺激尿路黏膜,诱发感染。
全身免疫力下降是泌尿感染的 “催化剂”。长期熬夜、过度劳累、精神压力大、营养不良,或患有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会使身体抵抗力降低,无法有效抵御病原体侵袭,增加泌尿感染的概率,且感染后更易转为慢性。
预防男性泌尿感染,关键在于减少病原体入侵机会,增强泌尿系统抵抗力,做好以下几点:
保持外阴清洁:每天用温水清洗外阴,尤其要清洁包皮内侧(包皮过长者),清洁包皮垢,避免细菌堆积;清洗时用清水即可,不要用肥皂、洗液等刺激性物品,以免破坏局部黏膜;勤换内裤,选择棉质、透气的款式,避免穿紧身化纤内裤,保持外阴干燥。
注意性生活卫生:性生活前后双方都应清洗外阴,减少病原体传播;与固定性伴侣保持关系,避免多个性伴侣;性生活时使用套,能有效降低性传播疾病的风险;若出现尿道不适,应暂停性生活,及时排查原因。
多喝水,不憋尿:每天饮用 1500-2000 毫升温水,通过大量排尿冲洗尿道,减少细菌在尿路的停留时间;有尿意时及时排尿,不要憋尿,尤其避免长时间憋尿(如开会、开车时),每次排尿尽量排尽,避免尿液残留。
避免久坐,适度运动:每坐 1-2 小时起身活动 5-10 分钟,做简单的伸展或散步,促进会阴部血液循环;每周进行 3-5 次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每次 30 分钟左右,增强身体免疫力,改善泌尿系统功能。
戒烟限酒,调整饮食:尽量戒烟,减少吸烟对尿路黏膜的损伤;控制饮酒量,避免长期大量饮酒,尤其不要空腹饮酒,以免刺激尿道和前列腺;饮食清淡,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促进尿液排出。
包皮过长或包茎者:注意每天清洁包皮内侧,若反复出现尿道感染或包皮炎,可咨询医生是否需要进行包皮手术,减少感染源头。
有结石或尿路结构异常者:积极治疗原发病,定期复查,避免结石或结构异常导致尿液潴留,引发反复感染;平时更要注意多喝水,促进结石排出,减少感染机会。
免疫力低下或慢性疾病患者:如糖尿病患者要严格控制血糖,避免血糖过高为细菌提供滋生环境;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的人,要格外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接触感染源,一旦出现泌尿感染症状,及时关注。
日常注意观察排尿情况,如果出现尿频、尿急、尿痛、尿液颜色异常(浑浊、带血)、腰痛、发热等症状,不要因 “不好意思” 而拖延,也不要自行用药(错误用药可能掩盖症状或导致耐药)。虽然不提及诊断方法,但应及时到正规医院的泌尿外科就诊,由专业医生评估,避免感染扩散或转为慢性。
男性泌尿感染不是 “难以启齿” 的隐私,而是需要科学对待的健康问题。通过做好日常预防与护理,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就能有效降低感染风险,让泌尿系统始终保持 “通畅” 与健康。记住,及时关注身体的 “小信号”,才能避免 “小问题” 拖成 “大麻烦”。
免责声明 1、文章内容部分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2、内容涉及医学知识仅供参考,不作为临床诊断和治疗依据。 【点击底部-阅读原文-可咨询挂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