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来月经都痛到打滚,吃不下饭、睡不着觉”—— 很多女性把严重痛经归为 “体质问题”,默默硬忍。但其实,痛经分 “原发性” 和 “继发性”,若疼痛剧烈到影响生活,或逐年加重,可能不是单纯痛经,而是身体发出的健康预警,需警惕背后隐藏的妇科问题。
1. 单纯痛经(原发性痛经):多与激素相关
常见于青春期女性,月经初潮后 1-2 年出现,疼痛集中在月经前 1-2 天或经期前 2 天,主要因经期子宫内膜释放 “前列腺素”,导致子宫强烈收缩,引发小腹坠痛、腰酸,可能伴随轻微恶心,但疼痛程度相对稳定,不会逐年加重,结婚生子后可能缓解。
2. 非单纯痛经(继发性痛经):多由疾病引起
疼痛多在月经初潮多年后出现,或原本轻微的痛经突然变得剧烈,且一次比一次严重,可能持续整个经期,甚至月经结束后仍有疼痛,常伴随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经血中有大块血块,背后可能隐藏这些妇科疾病:
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组织长在子宫外(如卵巢、盆腔),经期这些异位组织也会脱落出血,刺激周围组织引发剧烈疼痛,还可能导致不孕;
子宫腺肌症:子宫内膜侵入子宫肌层,使子宫变大、收缩异常,痛经会逐年加重,经量也会明显增多,严重时可能导致贫血;
盆腔炎:盆腔炎症会使盆腔充血、水肿,经期盆腔充血加重,引发下腹痛、腰酸,还可能伴随白带增多、发热等症状;
子宫肌瘤:黏膜下肌瘤或较大的肌壁间肌瘤,会影响子宫收缩,导致经期腹痛、经量增多,肌瘤越大,疼痛可能越明显。
若痛经符合以下任一情况,别再硬忍,建议及时就医检查:
疼痛剧烈:需卧床休息,甚至影响正常工作、学习,吃止痛药也无法缓解;
逐年加重:原本痛经轻微,后来一次比一次痛,或疼痛持续时间变长(从经期 1 天延长到 3-5 天);
伴随异常症状:经量突然增多(比平时多 1 倍以上)、经期延长(超过 7 天)、经血中有大块血块(直径超过 1 厘米),或非经期也有下腹痛、腰酸;
1. 日常护理,缓解疼痛(非疾病情况下)
保暖:经期用热水袋或暖宝宝敷小腹,穿高腰裤、长袜,避免腹部、脚踝受凉,减少子宫血管收缩,缓解疼痛;
温和饮食:经期喝温热的粥、姜枣茶(经量不多者),避免生冷、辛辣食物,减少肠胃和子宫刺激;
适度运动:非经期坚持温和运动(如快走、瑜伽),增强盆腔血液循环,改善子宫供血,可能减轻下次经期疼痛;经期疼痛缓解时,可缓慢散步 5-10 分钟,避免久坐。
2. 记录 “痛经日记”,帮医生判断
记录每次痛经的时间(经期第几天开始、持续多久)、疼痛程度(如 “轻微腹痛”“需卧床”)、伴随症状(经量、血块、腰酸等),就医时带给医生,能帮助医生更准确判断痛经类型,避免漏诊、误诊。
严重痛经不是 “正常现象”,也不是 “忍忍就过去” 的小事。若疼痛已经影响生活,别再忽视,及时检查明确原因,才能既缓解疼痛,又守护生殖健康。毕竟,经期的舒适与否,也是衡量女性健康的重要标准之一。
免责声明:本文图文素材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健康知识分享使用,不做任何医疗诊断,就医优先,文章未用于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我们尊重原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
【点击底部-阅读原文-可咨询挂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