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炎是常见的关节疾病,一旦发作,关节会出现疼痛、肿胀、僵硬,甚至影响活动。很多人觉得 “关节炎是老年人的专利”,但其实年轻人也可能因过度使用、受伤等原因患上关节炎。保护关节不是等到疼痛难忍才开始,而是要融入日常细节,减少关节磨损和刺激。
常见的关节炎有骨关节炎和类风湿关节炎等,它们虽然成因不同,但都会损伤关节软骨、滑膜等组织,导致关节功能下降。关节软骨一旦受损很难再生,因此保护的核心在于 “减少负担” 和 “避免刺激”:
骨关节炎多与关节老化、过度磨损相关,常见于膝关节、髋关节、手指关节,活动后疼痛加重,休息后缓解;
类风湿关节炎与免疫因素有关,常累及手足小关节,表现为对称性肿胀、僵硬,早晨起床后僵硬感明显,活动后减轻。
调整姿势,避免 “久用伤关节”:久坐时膝盖不要长时间弯曲,可在脚下垫个小凳子,让膝盖保持微屈;站立时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均匀分担体重,避免长时间单腿站立;低头看手机时抬高手臂,减少颈椎和手指关节的压力。
学会 “借力”,减少关节磨损:提重物时用手臂和腿部力量,避免弯腰用手腕或手指发力;上下楼梯时放慢速度,一步一个台阶,尽量让脚尖朝前,减少膝关节的扭转力;必要时使用助行器或扶手,减轻关节负担。
选择合适的鞋子:穿鞋底有弹性、鞋跟低(2-3 厘米)的鞋子,减少行走时对膝关节和踝关节的冲击;避免穿高跟鞋或硬底鞋,它们会让关节承受额外压力。
选对运动类型:关节炎患者适合低强度、关节负重小的运动,如游泳、骑自行车、散步、太极等,这些运动能增强关节周围肌肉力量,为关节提供更好的支撑;避免爬山、深蹲、跳跃等高强度运动,它们会加重关节磨损。
控制运动强度和时间:每次运动 20-30 分钟,以运动后关节不疼痛、不肿胀为宜;运动前做好热身,如活动手腕、脚踝、膝关节,让关节液充分流动,减少运动损伤风险。
运动后及时放松:运动后轻轻按摩关节周围肌肉,或用温水泡脚,缓解肌肉紧张,促进血液循环。
补充关键营养素:适量摄入富含钙、蛋白质的食物(如牛奶、豆制品、鱼虾),帮助维持骨骼和肌肉健康;Omega-3 脂肪酸(如深海鱼、坚果)有助于减轻关节炎症,可适当补充。
注意关节保暖:避免关节受凉,天冷时戴护膝、护腕,穿长裤长袖,寒冷会导致关节周围血管收缩,加重疼痛和僵硬。
控制体重:体重每增加 1 公斤,膝关节承受的压力就会增加 3-4 公斤。保持健康体重能大幅减少关节负担,降低关节炎发作频率。
关节突然红肿、疼痛加剧,或出现发热;
关节活动受限明显,影响走路、握物等日常活动;
休息后疼痛仍不缓解,或夜间痛醒;
出现关节变形,如手指关节变粗、膝盖内翻或外翻。
关节炎的保护是一场 “持久战”,需要从日常细节入手,减少关节压力、科学运动、做好保暖。即使已经出现关节炎,通过合理保护也能减轻症状、延缓进展,让关节保持相对灵活的状态。记住,对关节的呵护,就是给它 “适度使用” 和 “细心照顾”。
免责声明:本文图文素材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健康知识分享使用,不做任何医疗诊断,就医优先,文章未用于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我们尊重原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
【点击底部-阅读原文-可咨询挂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