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睡醒嘴里的白色黏膜是什么?——【北京口腔黏膜科医院|北京崇文门医院】
一觉醒来,吐出一层白色黏膜,这是身体出问题了吗?别慌,这一现象背后往往藏着这些原因,了解后才能更好判断自身状况。 口腔黏膜始终处于新陈代谢的动态过程中。睡觉时,口腔活动减少,唾液分泌量大幅降低,原本起到冲刷作用的唾液无法及时除掉代谢下来的老化黏膜细胞。这些细胞不断堆积,再与口腔内残留的食物残渣、脱落的角质蛋白等混合,就形成了白色黏膜状物质。尤其是睡眠时长超过 8 小时,或是张嘴呼吸导致口腔更干燥时,这种堆积现象会更明显。这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一般通过晨起漱口、刷牙就能轻松解决。 睡前不认真刷牙,食物残渣残留在牙缝和口腔角落,会为细菌滋生提供温床。夜间细菌大量繁殖,分解食物残渣的同时,也会刺激口腔黏膜,加速黏膜细胞脱落。长期使用不合适的牙刷,刷毛过硬损伤口腔黏膜,或是过度用力刷牙,破坏黏膜表层,也会导致更多黏膜细胞脱落。此外,不注意清洁舌苔,舌面堆积的细菌、食物碎屑等与脱落的黏膜细胞相互作用,也会加重白色黏膜的形成。 某些健康问题也可能引发嘴里出现白色黏膜。口腔念珠菌感染较为常见,当口腔内菌群失调,念珠菌大量繁殖,会导致黏膜表层受损、脱落。患者除了发现白色黏膜,还可能伴有口腔黏膜发红、轻微疼痛或烧灼感。过敏体质人群接触到牙膏、漱口水、口香糖等产品中的过敏原,引发口腔黏膜过敏反应,同样会造成黏膜脱落,形成白色物质,严重时可能出现口腔肿胀、瘙痒等症状 。 免责声明:本文图文素材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健康知识分享使用,不做任何医疗诊断,就医优先,文章未用于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我们尊重原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 【点击底部-阅读原文-可咨询挂号】
时间:2025-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