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了耳朵就不灵光了?出现这些信号,建议及时检查→
您了解“老年性耳聋”吗?
图源:电影《夏洛特烦恼》

这是一种随着岁月流逝
悄然出现的听力减退
在我国听力残疾的成因中
占据了一半以上
随着世界范围内
老龄化的步伐不断加快
老年性聋的发生率也在逐年攀升
已成为社会公共卫生领域的一大挑战
老年性聋是怎么发生的?
要怎么预防和应对?
我们可以为家里的老人做些什么?
一起来来看看耳鼻喉科医生怎么说吧!
什么是老年性耳聋?
老年性耳聋是指60岁以上老年人因年龄增长、耳科疾病、噪声损伤等因素导致的听觉功能下降。简单来说就是“耳朵老了”,随着年龄增长,耳朵的功能逐渐退化,尤其是对高音调的声音越来越不敏感。
调查显示,老年人听力障碍患病率约为30%~60%,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听力残疾比例高达11%,其中老年性耳聋占据我国听力残疾致残原因(51.61%)。
老年性耳聋有哪些症状?
判断自己是否患有老年性耳聋,首先需要观察是否存在听力下降的症状。
老年性耳聋通常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听力下降
许多老年人会发现,自己对高频声音的感知能力逐渐减弱,比如难以听清电话铃声、鸟鸣声,甚至女性或儿童的声音也变得模糊不清。
言语分辨率降低
虽然听得见声音,但分辨很困难、理解能力下降,尤其在噪声环境中,如广场、超市。
重振、眩晕现象
在日常交流中越来越频繁地要求别人提高说话音量,或者重复所说内容。他人说话低声听不到,但大声时又觉得刺耳。部分老年人在听力损失后,还会出现耳朵发胀,天旋地转、头部压迫的感觉。
此外,耳鸣也是老年性耳聋的常见症状之一。耳鸣通常表现为耳朵内出现持续的嗡嗡声或其他类似的噪音,这种声音在安静的环境中尤为明显。耳鸣可能会让老年人感到烦躁不安,甚至影响其睡眠和生活质量。
老年人为什么要做听力检查?
许多人认为“耳背”是正常现象,无需治疗。但事实是,长期听力障碍会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
早发现,及时干预
许多老年人听力损失发展缓慢,自己往往难以察觉。等到发现时,可能已经错过了干预时机。
- 老人因听不清而减少社交,容易产生孤独感和抑郁、焦虑情绪
- 认知功能下降,痴呆风险升高
- 在家庭中,沟通不畅可能引发误解与矛盾
- 听不清环境声音(如汽车鸣笛、火警报警)增加了跌倒和意外事故的风险
- 科学,个性化干预
专业的听力体检不仅能发现听力问题,还能:
- 区分左、右侧听力损失的不同影响
- 评估听力损失程度,提供个性化干预方案
- 为助听器验配提供依据
- 预防多重健康风险
听力损失与多种慢性疾病相关联,早期发现听力问题也有助于预警其他健康风险。
爱要听得见,一份筛查,更是一份陪伴
别让这份“安静”,成为亲情的距离
为守护每一位长者的听力健康
徐州和佳医院特别推出
“关爱长者听力健康”特惠活动
用专业的医疗服务和实实在在的优惠
守护咱爸妈的听觉世界
让我们用行动告诉他们:
您的每一句话,我们都想听得清清楚楚
一份孝心,双重礼遇
✅套餐一: 听力筛查+声导抗
原价:174元 特价:50元
✅套餐二:听力筛查+声导抗+前庭功能检查
原价:689元 特价:150元
检查查什么?
听力筛查:
(1)纯音测听:检测各个频率的听力敏感度
(2)言语测听:评估实际交流中的听力理解能力
(3)耳镜检查:检查外耳道和鼓膜健康状况
(4)问卷调查:了解听力损失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声导抗检查:
主要用于检测外耳和中耳功能,用于评估中耳对声能传导的导抗和阻抗变化,从而判断中耳传音结构是否存在病变,
前庭系统结构和功能异常是引起头晕、平衡障碍及导致老年人跌倒的重要原因。通过前庭系统检查可以帮助了解前庭功能是否正常,确定前庭系统病变的部位和程度。
实实在在的优惠,明明白白的关爱!

当老人听不清时,请多一分耐心:放慢语速、咬字清晰。记住,他们不是“听不见”,而是“听不清”——正如视力模糊需要眼镜,听力也需要科学的“声音矫正”。
这个冬天,带父母做一次听力检查,让关爱从“听清每一句问候”开始。
时间:2025-10-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