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动、注意力不集中?小心儿童多动症发出的信号【昆明云一儿童医院】
孩子总是坐不住,上课走神、写作业拖拉,很多家长将这些表现归结为 “调皮”。但当这些情况频繁出现且持续较长时间,很可能是儿童多动症发出的信号。了解多动症的特征与应对方法,才能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一、典型症状:不止于 “好动” 儿童多动症医学全称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和冲动三大核心症状。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常丢三落四,写作业时频繁分心,难以完成需要持续专注的任务;多动的孩子手脚小动作多,坐不住,甚至在安静场合也无法控制地跑动喧闹;冲动型孩子则表现为做事不经思考,经常打断他人说话,情绪波动大。这些症状若持续 6 个月以上,且影响到学习、社交,需引起重视。 二、发病原因:遗传与环境共同作用 多动症并非孩子 “不听话”,而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神经发育障碍。遗传因素在发病中占主导地位,约 75% 的患者直系亲属中有类似病史;大脑神经递质失衡,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异常,会影响大脑对注意力和行为的调控;孕期母亲吸烟、饮酒,孩子早产、低体重出生,或成长环境中压力过大、教育方式不当等,也可能增加患病风险。 三、科学诊断:多维度综合评估 仅凭好动、注意力不集中不能确诊多动症,需由专业医生通过临床访谈、行为量表评估、心理测试等方式综合判断。医生会观察孩子在不同场景下的行为表现,询问家长、老师孩子的日常情况,并排除其他疾病(如学习障碍、焦虑症)的可能性。早发现、早诊断,才能避免症状加重影响孩子的学习和心理健康。 四、有效干预:个性化治疗方案 多动症的治疗需采用药物治疗与行为干预相结合的方式。药物治疗能调节神经递质水平,改善症状;行为干预则通过制定规律作息、设置明确奖惩制度、进行注意力训练游戏等方式,帮助孩子建立良好行为习惯。家长和老师的理解与支持也至关重要,避免过度批评,多鼓励孩子的进步,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 孩子的异常表现可能暗藏健康隐患。当发现孩子出现多动症相关症状,及时就医干预,给予科学引导,才能助力孩子跨越成长障碍,拥抱阳光未来。 免责声明:本文图文素材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健康知识分享使用,不做任何医疗诊断,就医优先,文章未用于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我们尊重原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 【点击底部-阅读原文-可咨询挂号】
时间:2025-06-18

